古河道畔“谱新篇”——电建核电公司国电兰州项目翻斗机室施工小记
净深56.4米—这个堪称国内西部地区常规火电厂的最深基坑,坐落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的古无名河道上,离黄河只隔一道土质山丘,是国电兰州热电2×350兆瓦“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的翻车机室的施工点。不仅“最深”,而且由于无法放坡,只能垂直开挖,地势险要,施工难度很大。
面对这个影响工期的拦路虎,电建核电公司国电兰州热电项目部积极克服图纸到场晚、变更多、场地狭窄等困难,抢抓有利时机,提前完成了深基坑支护开挖、箱型基础混凝土浇筑两大节点目标,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春节后因气温上升带来的基坑冻融破坏及雨水增多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同时,为实现新建机组达上煤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超前策划细施工
国电兰州热电工程翻车机室北侧陇海线为厂区供煤干线,此施工区域能否按节点计划完成,直接影响投产发电。“屋漏偏逢连夜雨”,施工过程中诸多不可预见因素严重制约了现场的施工进度:据厂区地勘资料显示,此施工区域地表50米以下未见明水,电建核电公司按计划组织此区域施工,土方开挖过程中当开挖至负7米时,基坑内出现明水,且水量较大。此施工部位为宛川河地下暗流,地下水丰富。为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电建核电公司施工技术人员针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了项目二次策划,得到了业主单位和总包方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此施工项目降水过程中,电建核电公司技术人员与工程主设计人仔细研究地下水流的方向及土质结构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成井施工。原设计成井21眼,经电建核电公司技术人员与主设人多次进行现场勘查,最终确定19眼成井位置与深度。项目部建筑公司负责人及时与总包及业主方沟通,先后20余次的沟通、协调并确定最终降水方案。前后两次共计成井19眼,24小时不间断降水作业。认真的工作态度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成井后基坑内的明水下降,为土方开挖作业赢得了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工程成本,得到了总包与业主的一致好评。
咬定青山不放松
国电兰州热电工程翻车机室基坑西侧紧邻在建 1号转运站和1号输煤通道,基础外边线为一处高约 38米 的边坡,坡顶标高为 1619.50米,坡底标高 1581.50米,边坡坡脚采用5.0米 高毛石墙护脚,坡体主要为黄土状粉土层、卵石层。故此地地势险要,位置关键,施工危险系数较大。1号转运站镶嵌在新建翻车机室西侧,且标高低于相邻建筑物,因设计晚,图纸迟迟不能到场,设计变更多,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工期,而且对劳力组织造成极大压力。
电建核电公司主动出击,多次到设计院进行沟通交流,征得院领导和设计人员的支持,协商催要电子版图纸。同时先期进行整体施工策划、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竭力规避其他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施工与深基坑开挖之间的交叉施工冲突。兰州项目部以人为本,帮助外协单位解决采购钢筋的资金和混凝土供应问题,协调监理确保验收及时,项目部现场送温暖、送清凉活动,极大调动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P6系统、基建MIS系统管控,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目前施工进展较为顺利,得到EPC管理方的关注与认可,EPC管理方负责人表示:把“危险”的工程干成“放心工程”和“精品工程”,这体现了电建核电公司的实力,中国电建的品牌确实名不虚传!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