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武汉是一场“偶遇”还是下一个风口
武汉地铁21号线区间贯通,对于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武汉地铁21号BT三标的负责人王波而言,亦喜亦忧。喜是项目施工较为顺利,总算在武汉暂时站住了脚,忧的是未来在哪。
这样的共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成为很多走出四川的七局人面临的考验。
南方、华东、西藏日喀则分公司,新疆、云南等区域市场营销代表处的设立。集团化,对于中国电建水电七局而言,从未像现在一样触手可及。
但和武汉一样,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当地“生根发芽”的问题。看来,全员营销的时代真的来了。
现场与市场
“武汉地铁是一个现场促市场的典型,当时根本没想到我们会中标。但成都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的出色表现还是征服了业主。”王波坦言到,武汉地铁项目更像是一场“偶遇”。
因此,初到武汉,王波就跟自己下了一个目标,不能砸了七局的招牌,这毕竟是水电七局第一个武汉市政项目。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水电七局相继取得全线首根桩灌注、首个墩身浇筑、首孔桥梁浇筑、首座车站封顶、首个区间贯通、首个标段完工六个第一的成绩。
可以说,现在水电七局在武汉地铁集团内小有名气。用十二个字形容自己在武汉的经历,“干得不错,效益还成,未来迷惑。”
“我们现在可以说急需一个项目,不管大小,不管类型。”王波对于现在情况可谓忧心忡忡。他目前的精力大部分就是在开拓市场。
当然,这一个BT项目,项目接近尾声,收口也相当重要,这是武汉市第一批市政项目,武汉市政府十分谨慎,因此越到尾期,越不可放松,把尾巴收好也是当前的工作重心。
市场与平台
现在武汉干轨道交通,大集团就有中铁工、中铁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等,大小工程局有35家左右,竞争激烈异常。
很多单位在这都有自己平台公司,属于组团作战,和他们相比,我们现在处于“散打”阶段,缺乏营销团队的支持,很多时候对接起来平台与市场也不对等。
当然,困难是肯定的,也不是无解。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今年内先与武汉当地政府能否签订一个战略协议,没有这个框架,就无法进行下一步,这需要后方领导的大力支持。
尽管如此,有着五年市场营销和20多年经管经验的王波,对于未来,仍旧充满信心,距离21号线的完工还有半年的时间,这半年我们可以做的很多。
武汉市市委书记陈一新特别强调治水,武汉两江交汇,百湖棋布,要求做好武汉的“水文章”,提出“四水共治”,这也许就是我们新的转型点也说不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目前,公司发展最好的分公司无疑是南方,分析其原因,除了有集团南下的大背景,还有自身的因素,在深圳期间,南方分公司与当地新闻媒体的交流可谓频繁,周周有新闻,月月有消息……与当地居民、区政府基层的互动更是日益频繁。既提升了知名度,也在当地政府和市民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作为一家陌生的企业,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扎稳脚跟,既要干活,也要吆喝。新闻宣传从某种方式而言也是市场营销。
记者在与王波的闲聊中探讨新闻宣传如何为公司助力时,这位挺进武汉的先锋显得无比厚道,“我们干水电,以前性格颇为腼腆,讲不来大话,画不来大饼。而这些正是目前我们需要的,我们这差人啊,尤其差营销,公司能否考虑为我们走出的分公司在当地招聘或者针对性培训营销人才。”
武汉项目的遭遇不见得是每一分公司的缩影,但是对于未来的我们却有不少的可借鉴性,未来怎么走,如何将一场“偶遇”变成下一个风口,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七局人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