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打造升级版南亚大通道“桥头堡”
“翻过那座山就是尼泊尔”,中国电建水电七局吉隆特色小镇项目部的小伙子周雪江指着远处的雪山告诉记者。项目部所在地海拔约2950米的吉隆镇距离尼泊尔边境仅23.5公里。目前,吉隆特色小镇吉东路、外环路混凝土路面以下施工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路面混凝土浇筑。
升级版“桥头堡”
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使樟木口岸损毁严重,而吉隆口岸自当年10月恢复通关以来,承接了尚未恢复对尼贸易的樟木口岸的功能,是目前中国和尼泊尔通过陆上的贸易和旅行唯一的大通道。如今,全程6070公里的公铁联运通道——粤藏中南亚班列已经投入商业运营:货物从广州出发,经成渝铁路、青藏铁路,历经八十多个小时到达拉萨,再通过汽车运输到吉隆口岸出境,最终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较海运缩短十余天。同时,修建从日喀则到吉隆口岸的边境铁路、高速等计划也早已提上日程。作为西藏自治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纽带,建设“南亚大通道”的号角已经吹响。
打造南亚大通道,边境口岸是关键。作为通道“桥头堡”的吉隆特色小镇,规划总面积约 7.1 平方千米。按照规划,吉隆将打造成为在边贸、旅游、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具有示范性的小城镇——国际旅游名镇、中尼边贸重镇、多元文化古镇、雪域田园小镇。
扎根吉隆树品牌
2016年进场以后,水电七局建设者面对征地拆迁滞后,“冬休期”临近等困难,主动出击,及时跟踪配合业主的征迁工作,根据工作面移交情况,及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大对人员、物资和设备的投入;“冬休期”提前做好人员、物资和设备等各方面准备工作,项目部全体职工春节期间坚守在海拔近3000米的雪域高原,继续坚持施工,增加有效工作时间,全力确保完成2016年度生产计划任务。
“春节吉隆镇的外地人都基本离开了,大雪封山,只有我们的职工还坚守在这里。除夕虽然不能放鞭炮,但大家还是将亲手做的福字贴到门窗上,当时镇上最有年味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项目营地。”负责后勤的杨春山感慨地说,“这是我参加工作42年来最难忘的一个春节。”项目部正是把握住春节期间干扰少的宝贵时机,迅速完成了吉隆小镇地下管网施工任务,为后续工程创造有利条件。
建设吉隆特色小镇不仅是国家提升对外形象的举措,也是水电七局树立品牌,扎根西藏的重要契机。“关键时候还是要靠管理和技术”,水电七局吉隆项目经理黄子兴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来到吉隆后,水电七局一改当地过去“小打小闹”的施工模式,以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扭转了当地政府领导和群众对的“干工程”认识:“水电七局为当地规范化文明施工做出了表率!”
“南亚大通道”初见雏形
一辆辆尼泊尔货车有序地停靠在吉隆镇国道219线的路边等待出关,操着藏语、尼语、汉语的商人满头大汗地比划着,一张张拎着口袋的黝黑面孔穿梭于银行与商户之间,喜马拉雅山下一座暂新的边贸重镇已初具雏形。
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重要路段,未来南亚大通道将承载更加重要的作用。依托西藏与尼泊尔、印度、缅甸、不丹等周边国家密切往来的城市和口岸,形成连接“一带”和“一路”两个地区重要的陆路经济交流大通道,也将为中国与“南亚经济圈”的深度合作提供便利。
吉东路路面混凝土浇筑
标准化的围挡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