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建海投南欧江二期项目移民安置工程打开新局面
老挝南欧江二期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征地移民与安置工程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和工作重点,涉及利益复杂,搬迁任务重,点多面广。因此做好移民安置工作,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准实调打基础。
南欧江二期项目共建设四个电站,其中一、三级电站位于琅勃拉邦省,涉及3县13村共658户家庭需移民搬迁;四、七级电站位于丰沙里省,涉及3县7个村近500户家庭需移民搬迁。根据村民搬迁意愿的详尽调查及RMU(移民委)意见,确定规划15个移民安置点。南欧江二期移民工作团队,克服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天气炎热等多方面的困难,积极奔走实调,为移民安置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合理选址、就近安置,保障移民对故乡的情感。
移民安置点的选址是碰到的第一个众口难调的难题。南欧江发电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理解和尊重村民一方面有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渴望、同时又有对故土的深深眷念和情感寄托。以就近安置为原则,由村民代表进行初选,然后由发电公司、RMU组织专业人员对水源、安置容量、生计恢复资源等进行复核;符合要求后,向发电公司正式推荐,并由发电公司牵头组织地质、技术方面专家进行复勘后确定最终选址。用最大的安全体系去保障最浓的故乡情怀。
未雨绸缪,生计恢复早规划。
为了降低对库区村民的影响,南欧江流域规划“一库七级”,只有人口较少的最上游七级电站蓄水水位较高,其余电站蓄水位略低于汛期水位高程,对土地的淹没损失降至最低。在安置点选址时,尽可能靠近老村,村民能够利用原有的部分资源和优势产业发展生计,同时确保每个安置点路通、电通、水通,让村民亨有相对之前较完备的生活保障;并积极会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鼓励其利用靠近水库的优势资源,积极发展养鱼、旅游、运输等产业,促进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南欧江二期项目移民安置工程由老挝本地承包商承建。本着属地化管理、本土化实践原则,为提升老挝建筑行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链形成,安置点建设以EPC模式在当地公开招标,当地公司进行设计及施工,充分尊重老挝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提高安置房建设标准,让当地居民满意。
南欧江发电公司经多次专题讨论和会议研究,确定委托省移民委组建村民代表成立工程监管小组,对房屋设计、材料进场验收、各施工工序、房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本着最大化村民利益的原则,让搬迁村民全过程参与其新房建设的各环节,不仅对承包商实现了有力管控,工程质量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3月中旬,中国电建海投公司董事长盛玉明在南欧江一级电站考察了移民新村建设情况,向当地公司负责人详细询问了工程进展和当地村民对安置点建设满意度情况,当地公司负责人表示“移民安置点布置紧邻13号公路,又在电站库区旁边,十分方便,这个地点的选址得到了村民认可,安置户型完全按照老挝风格建设,还包括了寺庙、学校、村公所等基层设施,设施齐全,村民们非常满意。”同时,盛玉明董事长还与驻场的县移民委负责人了解了工程控制情况,县移民委负责人表示“两个安置点建设,省移民厅也高度重视,县移民委安排了六人在场监督,每天对施工现场巡视,对所有原材料进场严格验收,对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许进场,对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目前施工质量、进度均受控,政府方面及村民非常满意”。
大国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在整个南欧江项目开发过程中,南欧江发电公司始终秉持中国电建海投公司的一贯原则,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社会公益帮扶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投资,南欧江二期项目直接提供当地各类就业岗位已超过1786个,并仍在不断增加中;通过道路建设,极大改善了当地山区原住民的交通条件;高标准安置房实现了原住民跨越式发展进入现代生活的梦想。
组织员工对当地的聋哑学校进行助教支援;支持电站项目部开展党员进山区、义务支教活动;积极帮助当地学生,教授当地学生中文;积极赞助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会议活动,赞助当地佛教节假日、向当地山区送温暖捐赠活动等,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移民村建设中,为了加强和村民进行沟通,发电公司聘用老挝人作为联络员,和每一个村委会建立联络机制,接到村民诉求后,发电公司和RMU代表及时去现场检查、处理,发电公司展现出了积极负责的企业气质和态度。
遇到村里组织集体活动如新年、结婚等,南欧江发电公司各电站也真诚前往祝福,感受村民的喜悦,体现中老人民深情厚谊。
目前,老挝南欧江二期项目的移民安置工程建设已经打开新的局面。前方任重而道远,将认真贯彻落实电建海投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南欧江发电公司必将上下一心,继续在老挝谱写新篇章!
盛玉明董事长考察电站移民村建设并与当地移民委人员交换意见
南欧江七级电站佳乐移民新村面貌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