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十一局:一切为了市民畅行
2016年岁末。冬日的太阳一别往日的慵懒,熙熙攘攘的车流逐渐汇集在郑州北三环107辅道互通立交的上桥口,他们有的赶着第一拨儿车流体验东三环直通郑州高铁东站的市民,有的是来见证东三环建成通车的工程建设者。
至此,郑州市“大三环”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今后从郑州西部和北部方向前往高铁东站的市民再也不用绕行其它道路了,不仅节约了时间,行程也更为通畅。在激动人心的背后,工程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与大气污染防治迎战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历历在目,让人难忘。
厉兵秣马,打响新年第一战
2016年2月25日,“年味儿”还未散尽,中国电建的团队便整装待发,在第一标段的施工现场举行了简单的开工仪式。在这之前,为了争取宝贵的施工时间,八个标段的施工营地全部赶在春节期间已修建完成。红顶白墙的四合院,设施完备的办公生活区,将伴随着这个项目度过几番寒暑。
2月29日,开工后的第一钻在第五标段率先打响,伴随着钻机钻进的喜悦,标准化的围挡也一字排开,将施工区与通行区进行了有效隔离。30日凌晨,工地传来喜讯,107辅道工程第一根桩基顺利灌注完成。随后,第一个承台、第一个墩柱、第一个盖梁、第一榀预制梁、第一联现浇梁等工程节点在工程建设者的手中不断刷新。开工首月,便完成了三千多万的形象产值,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也步入正轨,总承包部率先印发了《项目管理制度汇编》,从安全文明到安全质量,从对外协调到施工进度,做到目标明确,考核有方,奖罚有据。严格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履行总承包部的“管理、服务、协调、监督”职能。
钢筋制安
预制梁样板展示
勇于创新,打开“思路”才能获得“出路"
“要想打赢107项目这场持久战、攻坚战,离不开技术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我们才能在扬尘防治的攻坚战上抢得先机,在预制梁和下穿隧道施工创造品牌。”在项目前期策划会议上,总承包部总经理周贤宏满怀激情地给大家提出了工作要求。
各职能部室便立即着手将技术创新与项目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从施工围挡到保通道路,从预制梁场建设到施工工艺,都需要制定一套创新、高效的技术标准。
集围蔽、警示、照明、喷淋、走线于一体的标准化施工围挡便应运而生,利用围挡的支撑架作为水电的布线槽,同时在围挡上方布设加压喷淋喷头和警示照明灯具,不仅能够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对道路降尘。
针对行车、运梁等不同的道路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混凝土标号、厚度、宽度、转弯半径等道路技术标准;施工通行的临时道路,采用了装配式可周转的预制混凝土路面,不仅确保了道路通畅,而且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大型预制梁场的建设难在规划设计,如何保持场地的合理利用、龙门吊的高效使用、生产区的便捷有序,都是要解决的难题。一次次的沟通、交流,这些细节都被一一化解。半封闭的钢筋加工厂设计成了移动车间,不仅可以节约用地,还可以高效使用;预制梁台座改进成了装配式钢台座,一方面节约了临建成本,另一方面可适应不同型号箱梁的预制;喷淋养护与排水系统的有机结合,更是解决了梁场施工用水的循环使用;诸如此类的创新做法不胜枚举,一项项“小发明”、“小创新”在广大年轻技术人员的手中得到有效运用,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果和社会效应。
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进,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得到公司和社会各方的一致好评,来107项目观摩交流的项目近千人次,让107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PPP示范项目”。
“治扬尘”先“稳人心”,有序推进工程进度
2016年,“雾霾”成为了举国上下再也绕不开的话题,大气污染治理、扬尘防治的形势异常严峻。为了“一睁眼,不再是灰蒙蒙的天空”,为了“许久未曾谋面的太阳”,更为了“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健康,政府及社会各方下狠心倾全力“治霾”。
7月份,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河南省,进行了为期约一个月的环保督查。面对“红色预警”、“蓝色预警”的新常态,工程一度“全线停工”、“混凝土作业停止施工”,什么时候才能赶走重度雾霾,什么时候可以正常施工,一切都在等待中寻找答案。据粗略统计,自7月份以来,因扬尘污染防治需要工程累计停工近60天,并由此产生的混凝土砂石骨料短缺,作业工人闲置,脚手架周转材料积压等问题,对参建队伍的情绪波动影响很大。此时此刻,在做好扬尘防治工作的同时,人员队伍的稳定成为了“治霾”战争中的头等“战役”。干工程的都清楚,一旦人的思想状态放松了,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就开始露头,一旦队伍的思想状态放松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就好比“火场救灾”。为了防止和消除各类安全质量隐患,项目成立了“扬尘治理突击队”,开展了“扬尘防治暨隐患排查百日攻坚行动”,让施工生产的劳动力转化成为扬尘防治的突击手,擦洗围挡、清扫道路、覆盖裸土、物料规整成了日常的工作内容,施工用电、特种设备、支架承重体系成了日常检查考核的重点。
工作之余,项目上还通过内部交流学习的方式,开办职工讲堂讲授业务知识和工作心得,组织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各类安全质量培训来充实工人的闲余时间。9月初,公司业余歌舞团到工地进行慰问演出,举办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了职工和队伍的业余文化生活。
整体吊装
预制梁架设
“被动”变“主动”,用实际行动树标杆
2016年8月份,一个“重磅”消息砸在了项目建设者的头上。
107辅道被河南省省环保厅“点名通报”,被列为扬尘污染较重的区域之一。后经证实,通报的内容多为107辅道沿线的村道、废弃的拌合站、拆迁工地、木材加工厂等,并非所指红线内建设工地。即便是这样,这种“被动”的局面,对我们的打击也是沉痛的,这些“负面报道”给全体参战干部职工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为了化解矛盾,消除隐患,107项目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划片分区责任到人,严格做好“六个百分之百”和相关整治措施(施工工地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和建立扬尘联网监控系统)。除此之外,在107工地红线处设置醒目界牌,明确扬尘防治责任范围,主要路口道路硬化向外延伸30米,设置道路保洁和交通协管员。
8月份、9月份、12月份,陆续邀请市建委、市环保局以及省环保厅大气办、扬尘办到工地验收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在验收工作后,环保局将东三环(107辅道)PPP项目作为扬尘防治标杆工地。正是由于这种“主动”的态度和“请进来”的精神,才使得项目能够将“损失”降到最小,打赢扬尘污染防治的“翻身仗”。
撸起袖子加油干 努力创造新奇迹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埋头干。
虽然工程间歇性停工时间长达90天,但2016年底还是按照既定目标实现北三环至陇海路主线高架通车。为了顺利完成“北三环+”的畅通目标,项目上再一次开展了“五比四保三创建”施工竞赛活动,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热烈氛围,市建委、工会、妇联等单位也多次到项目一线检查工作,在亲眼目睹了参建各方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后,对工程建设情况表示满意。
通过施工竞赛活动,涌现出了一批批“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和“基层工匠”。把“两学一做”教育融入工地基层实践的107总包部党支部,敢于创新争先的107第三预制梁场、第五项目经理部、第八项目经理部,视质量如生命的“有温度的沥青人”张伟,把满腔热忱投入到一线生产的钢筋工王刘富,……他们的一举一动正是“用匠心创造匠品”的最好诠释。
2017年,107辅道工程剩余的工程依然繁重。如何又好又快地组织好工程施工,做好工程施工的同时推进工程验收,这一切都离不开团队的凝心聚力,离不开全体参战职工的真抓实干。新的一年,以实际行动维护郑州市的碧水蓝天,继续强化工程履约,发扬“责任、担当、创新”的107精神,以“匠心”塑造“匠人”,以“匠人”铸造“匠品”,全力打造打造精品工程、典范工程,为畅通郑州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明施工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