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旗舰篇】卡拉奇,中国电建在这里传承缔结的友谊
卡拉奇,巴基斯坦的第一大城市,现代和古代文化在这里完美结合,这里既有狭窄的小巷、破旧的古城、碎石子小路,也有高雅的现代建筑。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大量人口从四面八方涌入卡拉奇,给这个曾经与中国上海结为友好城市的就业、住房、交通、水电等方面带来极大压力。在这里30%以上的劳动力没有工作,至今约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拥挤杂乱、缺少生活必备设施的贫民窟内。因经常断电缺水,给人民生活和商业活动带来严重影响。
今天,中国电建沿着“一带一路”经济带,又以博大的胸襟、负责的态度,积极融入这座千疮百孔的城市,承担起建设、改善卡市基础设施、供水用电……的使命,把前辈们缔结的友谊在中国电建人的手中传承发扬。
在中国人民庆祝第67个祖国生日之际,远在万里之外的卡拉奇也在经历着庆功前的紧锣密鼓和激动人心。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0日12时(北京时间15时),地处卡拉奇市的Tenaga 49.5兆瓦风电项目主控大厅一片欢腾,中方和巴方的员工紧紧相拥,醇香的香槟飘满大厅的每一个角落,共同举杯庆祝该项目一次性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投产后将会给卡市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环保的绿色电能。
用心制作第一张“名片”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踏上这片热土,这也是我公司第一个巴基斯坦项目,项目建得好坏至关重要,不仅代表着我公司的水平和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中国电建乃至中国在巴国的声誉。这是我们即将在巴国发出的第一张‘名片’,我们必须要用心做好,做得精美!” 河北一建Tenaga风电项目经理马会勇在第一次的项目启动会上,就畅想了精美“名片”的精致和大美。
畅想终归是畅想,但畅想和现实之间着实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如何尽快缩小这个摆在大家面前的距离,如何把畅想照进现实,做出第一张漂亮、响当当的 “名片”,那是这个第一次走进巴基斯坦团队必须直面的问题。问题多多,困难重重,那就得一个一个地“啃”,一关一关地“闯”。
做海外项目的都知道,第一个障碍就是语言障碍。目前,巴基斯坦的教育水平还很落后,在这里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会说半土半洋的英语,大多还是以乌尔都语(阿拉伯语中的小语种)为主要沟通语言,“小语种中的小语种”,连这个初入巴国团队的翻译也犯了愁,更不要说我们普通员工了,简直就是在听“天书”。
● “大杂烩”夜校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也感受到了,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我们自身首先要主动学习他们的语言,在工作、生活中积极向他们学。”马会勇在项目夜校的开班上说着说着,摊开了双手,耸了耸肩,一脸复杂的表情包。
自此,大家都在手机上安装了翻译软件,见缝插针的学。每天劳累之余,大家吃完晚饭后自觉地走进夜校,交流体会,分享技巧和经验以及当天发生的语言上的小笑话和糗事、囧事。捧腹的笑声里,让大家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想家,还加深了同事间的相互理解,融洽了气氛。慢慢的,大家都养成了到夜校坐坐的习惯,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巴国语言,听见故事,看到笑话,还能学到语言交流之外的很多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夜校的功能也不断升级。什么专业知识学习、施工方案讨论、重点、难点问题探讨、现场安全教育、巴国的风土人情及与当地人交流时注意事项等等,应有尽有,每个人的综合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大步提升。
“这个夜校办到了大家的心坎儿里,‘功效’太给力了,让我在巴国安下心来、自信起来、进步起来、快乐起来……”项目部的小李高兴地说到。
●在教训中练就过硬“翅膀” Tenaga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49.5兆瓦,由30台单机容量1.6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和1台单机容量1.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组成。项目工程位于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卡拉奇市东南方向,距离卡西姆(Qasim)港口约20公里,距离海岸线约为5公里,场址区高程在1.5米~3.0米之间的潮间带。因离海岸线太近,加上又处在潮间带,一系列跟现场环境有关的问题都来了,潮汐问题、腐蚀问题、大风问题、吊车移位问题……,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困扰着走进巴国的电建团队。
巴基斯坦是多风少雨的国家,最大风速达到每秒近40米,2016年的巴基斯坦的气候有些反常,通常当地是在7、8月份的时候才有些零星小雨,但今年的5月份就奇怪地下了几场大雨,最大降雨量近300毫米,提前两个月早到的大雨给人生地不熟的中国电建人来了个“下马威”。
5月21日,当地时间23时,累了一天的员工早已酣然入睡,狂风夹杂着暴雨席卷而至,马会勇开始还迷迷糊糊地以为是在做梦,当窗户被狂风吹开,雨水噼里啪啦打在窗户上桌子的时候,他才醒来并意识到今年的暴雨比往年提前到来了,赶紧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白天干活的吊车都还在现场,没有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如果不去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不敢再往下想,迅速拨通了应急分队队长的电话,穿着大裤衩的他,来不及穿上衣裤,披上雨衣就冲出宿舍,叫醒周围的员工。狂风肆虐、雷电交加,泥泞的路上出现是他的第一个黑黑的往前冲的背影,只见背影忽然摔倒了,爬了起来,又摔倒了,又支撑着挺起了腰。在大家七手八脚的协同“作战”下,现场的吊车和设备都转危为安了。
“今天,我首先向大家做检讨,是我本人的麻痹大意造成的,虽然早有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但防范意识没有及时跟上,差点酿成大错。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的方方面面要以我为戒,吸取教训,否则不仅活儿没干好,再出点事儿,到时候我们只能灰溜溜夹着‘尾巴’回去,这就是给我们中国电建抹黑……。”马会勇在事后的总结会进行了认真的反省、自我批评和再动员。
从此以后,团队里每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敢打敢拼的作风强上明显加强,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项目地处潮间带,地基软,大家提前做足功课,查找、翻阅大量有关资料,掌握潮汐规律,研究、计算潮汐对路基承载力的影响的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涨潮时,路基的承载力明显下降,履带吊车移位时一定要选择在退潮的时候,再加上海泥加宽道路的方法,顺利解决了吊车移位问题。
“设备在风机平台存放时要注意,一旦潮汐赶上大风,就会起浪,就有可能冲毁平台,造成设备损坏。我们要派专人巡视,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项目领导们不厌其烦地嘱咐着大家,周密的考量、到边到角到人的责任心,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隐患。
由于该项目地处沿海滩涂,空气湿度很大,沙土中含有盐碱性腐蚀物质,对设备腐蚀严重。
“昨天,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强腐蚀性对已经对风机设备产生了腐蚀,爬梯、平台等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锈斑,必须及时清理腐蚀点,重新进行防腐,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质检员在会上提出了严格的防腐要求。
●在卡拉奇留下“powerchina good”响亮口碑 在Tenaga风电项目完成168小时试运行的当天,巴基斯坦Engro公司业主领导高度赞扬:powerchina good!You are a strong, hard-working and professional team! Compared with Dawood and Marster wind power project, Tenaga project went into business operation first with latest commencement.(中国电建真棒!你们是一支了不起的团队,是一支强干的团队,是巴基斯坦人的好朋友。本项目与附近的Dawood和Marster两个风电场相比,你们在最晚开工的情况下,却实现了最早高品质投产,希望将来我们再次合作!)
如此至高的赞誉不是空穴来风,如此响亮的口碑不是信手拈得的,而是“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中国电建人用责任、诚信、聪慧、技精换来的。
第一次发脾气 “停下,停下,你打的这个膨胀螺栓孔,一看就偏了,一步差就会步步差,下一步你怎么进行安装?就算能勉强装上了,那也是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大概、差不多’坚决不允许在我们团队发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么来的。我们要坚决抵制低质量工程‘问世’,我们不能在卡拉奇砸了咱们‘中国电建’的牌子!”马会勇在升压站初期施工的检查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次对施工人员发了火。
升压站是风力发电厂的电力中转场所,是风力发电厂的心脏。后来在Tenaga项目施工中,施工材料的采购及质量把控采取专人专项负责。施工质量及工艺也落实到人,小到每个膨胀螺丝的定位打孔,大到主变压器就位时主中心线的找正及主变压器的安装,施工工艺过程实现主任、班长、摊长“三级”把控。
从“水土不服”到握手言和
都说海外项目不好干,特别对于刚踏出国门的团队,更是感触多多。语言关、沟通关、理念关、标准关……关关唬人。
“刚和国外一些厂家、企业打交道时,真的很难,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怎么办?退让和妥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那就得找到‘医治’的灵丹妙药,为此,我们这个团队商定了不少的有效办法,为着共同的目标,最终是握手言和了,我们很欣慰!”马会勇回忆起往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GE公司对风机安装、验收有严格的内部标准和规范,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按照GE的技术要求执行,甚至要求螺栓紧固、电缆接头压线、发电机对中等工具都指定专用品牌,对国内带到现场的工具不予认可。一开始,河北一建Tenaga项目的员工对这一“吹毛求疵”的苛刻要求产生了不少的抵触情绪,双方陷入了僵局。为打开这一局面,项目部赶紧成立了攻关协调组,协调组通过多次与GE工程师沟通,在GE工程师面前进行现场实际操作试用,用实践证明了利用中国工具完成的施工任务远远超过了标准要求,终于得到了GE厂家的认可并露出了笑容,双方握手言和。
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产力低下,商品流通不畅,有实力的厂家也是微乎其微。而现场施工需要采购的各类材料物资繁多,大批量的货物需要找当地的厂家临时订购生产和加工。但是厂家难寻,当地多数产品的尺寸,型号与国内不一致,甚至无法从市场上找到。问题来了,在哪找到合适的厂家?怎么沟通?需要的各类材料怎么描述?所以都要出去挨家挨户找生产厂家询价洽谈,一点一滴的沟通,再加上厂家生产发货,则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特别很费时间。
有一次,升压站安装急需钢材,厂家原本答应好的送货时间却无故拖延,经过多次电话沟通未果,后来厂家再接电话时就开始急了,一言不发地强行挂断电话。无奈之下,电气工程师权立杰只好带着翻译上门,拿出真诚恳求厂家加快供货进度,耐心向厂家解释急着要货是为了保证能在10月份给卡拉奇提供充足的电能。在他的真诚打动下,厂家的态度也发生了逆转。
“你们是好样的,为着我们国家的建设,你们能如此的积极、负责,很难想象!我们会加快供货进度,请你们放心!”厂家负责人和小权的手握在了一起。
不能丢“中国电建”的名声
“来巴国施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们是代表着‘中国电建’,在我们大家的心里,早已把这个品牌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心中了。”52岁的何振保师傅说到。
在Tenaga风电项目,电气专业的员工们需要在80多米高的塔筒内爬上爬下N次,从事电缆敷设、接线、电器安装等工作,一台风机下来,每个电气安装工差不多要爬行600多米,一个风电场算下来,那就是个不小的数字了。年轻的小伙子们还能承受,但对于何师傅来说,是个极其残酷的考验。夏天,巴基斯坦的气温很高,不透风的塔筒里酷热难耐,每一米的向上爬行,那都是用汗水和决心换来的。
“何师傅,您这么大岁数,都老胳膊老腿儿啦,别爬上来了。您答应爬完了上台机就不爬了,您怎么说话不算数呢?您跟我们交待好,我们上去按您说的做就是了,要是再不放心的话,我们用手机把关键点一个一个拍下来,下来让您看看,行不?”
“哎呀,你们这帮孩子们,还把我话当真了。我不上去,心里不踏实啊,这是咱公司在海外的第一个风电项目,咱可不能丢电建品牌的名声。再说,我现在还能爬,等我实在爬不动的时候再听你们的,行不?” 说话间,豆大的汗珠顺着老何的脸啪嗒、啪嗒往下掉。
倔强的他,总是每天和大家一起爬塔筒,大到风机头、风机叶扇的安装,小到塔筒电缆走向、中间接头位置的选择,安全带防坠器的使用和悬挂等,他都是亲自动手,手把手地教大家,一点一滴地把道理讲给大家,超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深深感染着新一代的年轻电建人。
为了第一张精美“名片”的出炉,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Tenaga风电项目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同心同向,在各个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任劳任怨,涌现了一个个平凡的英雄。
项目经理马会勇两个多月体重下降20多斤,还风趣地说:“想减肥就来巴基斯坦吧”;项目副经理杜会友脖子大面积晒伤,戴上围巾依然坚持在现场;安装队长闫建园创造一天攀爬5次80多米高风机进行检查的记录;电气工程师权立杰逐台严格检查每台风机的接线,确保了万无一失;调试工程师井兴洋一丝不苟,认真校验、核对、记录每项测量数据;7650履带吊车长李少杰精心操作、细致保养确保吊车安全运行……。
接过中巴友谊的接力棒
2016年5月24日晚,庆祝中巴建交65周年招待会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隆重举行。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及两国各界人士400多人出席了招待会。两国关系已成为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历史国家关系的典范。这颗中巴友谊的常青树将永远造福于两国人民。
●肩并肩,手拉手 “中巴和睦共处这么多年,这种友谊是我们老一辈缔造的。今天,我们中国电建人有机会来巴国参加建设,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接过这伟大友谊的接力棒,把中巴友谊不断深入,传承发扬。”马会勇经常这样来告诫项目部的员工。
“我想到你们的项目部来工作,是我的父亲塞维奇让我来的。当年,中国铁道兵部队帮助我们国家建铁路时,我的父亲就是在那个铁道兵部队做了3年的饭,父亲告诉我,中国人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齐亚拉克.塞维奇说到。 Tenaga项目成立不久,这名当地小伙子慕名找了过来。
项目部领导从他真诚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渴求,当即答应了他。
参加工作后的他,不仅踏实能干,还经常给中国电建的员工讲当地的风俗传统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帮助项目部与当地的厂家沟通协调工作、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还时不时地展示他的拿手“绝活”——特色烙饼,让中国电建的员工吃的“眉飞色舞”、拍掌叫绝。
时间不长,他就与项目部的员工打成了一片,大家都很愿意教他,还亲切地给了他一个中文名字— “阿齐”。好学聪颖的他,很快掌握了主变压器附件的安装技巧,他学会后,利用自己与当地员工顺畅沟通的优势,主动成了小老师,把中方员工的意图及讲授的技能传授给当地员工。项目部对巴方的近70名员工采取“师带徒”包干制,还经常对不同师傅带出的徒弟开展技能竞赛,比比谁带出的徒弟好,谁带出的徒弟水平高。
师傅的责任心更强了,巴方的徒弟们比劲更足了。项目部还利用夜校,给巴方特别好学的员工开开“小灶”,不到一个月时间,巴方员工大都学会了风电施工中的各种初级技能。他们的加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且提前了很多的节点的工期。
由于距海岸线近,在海缆敷设过程中有些电缆沟内已灌满海水,浑浊的海水影响了施工进度,在国内施工时从没有遇见过这种事,正当大家在发愁工作该怎么办时,当地老百姓毫不犹豫的跳入水中,他们硬是以游泳的方式敷设了1000多米的海缆。
还记得有一次,升压站海缆敷设的第一天,由于该海缆比其他海缆重量大且长度长,劳动强度非常大。眼看天就要黑了,海缆还没放完,巨型缆轴还横在马路中央,为了不影响第二天进度和道路的畅通,我们在机械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巴方员工主动加入到海缆敷设的任务中,“one-two-go!one-two-go!……!”四条超大海缆顺利敷设完成,中巴员工合成的“交响乐”,响彻天际。
在卡拉奇十个月的时间里,巴基斯坦人民和巴方员工的淳朴善良、勤劳能干也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中巴友谊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攀升、升华。
“我已经深深爱上了‘中国电建’,爱上了中国,是你们无偿地教会了我们很多的技能,跟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不仅学了技术,还提高了收入。父亲告诉我的原来都是真的,你们就要回国了,我非常的不舍,多么希望你们在卡拉奇还有更多的项目…….”168小时试运行结束的那天,阿齐哽咽的说完这些话,哭得像个孩子。
●一家亲,中巴情 工作中是一家人,生活中更是一家亲。工作之余,项目部隔三差五地组织各类娱乐、趣味活动,乒乓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拓展健身等,中巴员工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通畅,感情也越来越深,
巴基斯坦独立日与中国的国庆节,项目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中巴员工整整齐齐列队在两国的国旗下,庄严地向国旗行注目礼。
“当奏响巴基斯坦国歌时,巴基斯坦员工激情高唱国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巴基斯坦员工哼唱起来。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们放声高歌的时候,巴基斯坦员工那肃穆的眼神、热烈的掌声,的确让我们感受到如同一家人的那种亲情,这与在国内升旗时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把中巴关系形容为‘巴铁’,再恰当不过了。”项目副经理杜会友常常回忆起那温馨的时刻。
随着两国国旗的高高飘扬,中巴员工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起切蛋糕、喝香槟,分享幸福和快乐,祝福这两个情浓似水的国家,中巴员工共同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巴基斯坦万岁!中巴友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