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旗舰篇】河北一建:完美履约,赢得白俄赞誉一片
4月的布列斯特,花团锦簇,在白俄罗斯和波兰边境的穆哈维茨河与布格河交汇处,久负盛名的布列斯特要塞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向世人讲述着75年前的那场从这里开始的卫国战争。
75年后的今天,一座现代化的电站镌刻在布列斯特的大地上,成了当地地标性的建筑,也成了中国电建人的骄傲。布列斯特见证了中国电建在此写下的辉煌一页;见证了中国电建600多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见证了机组提前6个月移交的神话;见证了中国电建诚信、守诺的坚强履约;见证了中白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别列佐夫电站是白俄罗斯第二大电站,是“一带一路”上的旗舰项目,新建7号机组安装427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总工期35个月。河北一建不负众望,于2014年3月14日提前6个月时间高标准移交。高品质的机组、信誉高的建设团队赢得了白俄政府、白俄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白俄罗斯总统、总理、副总理、布列斯特州副州长、白俄国家能源部电力主管部长、布列斯特能源公司总经理非常关注电站建设,专程到现场视察、观摩,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赞叹中国电建的超高水准。
“机组投产以来,运行安全平稳,各项指标均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为我们白俄罗斯将来更多的燃机机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电建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强大履约能力。”布列斯特国有电力公司总经理在签字仪式上频频伸出大拇指,由衷赞叹到。
2015年11月17日,该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的殊荣。这也是中国电建在“一带一路”上坚强履约、辛勤耕耘、开花结果的更完美呈现!
“没有目标谈何梦想”
“这个项目是河北一建首个海外项目,能否高效优质履约、能否成功打响海外‘第一枪’,意义十分重大”,项目经理岳青峰说到。
目标就是信念。2012年8月,白俄项目部员工带着好奇、激动、憧憬来到了这片异国土地。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短暂的新鲜劲没有几日,大家都猛然大悟,已经置身在万里之外了,说是举目无亲,那是最贴切不过了。“刚到白俄不久,有次上街买菜,跑了五、六个市场,才买到了3个茄子,还不够一盘。花椒、大料、味精之类的调味品,影子都没有见到,一头雾水、垂头丧气地回到项目驻地。”项目工程部小李说起那段经历,至今还记忆犹新。
白俄至今还是在实行计划经济,导致物资、用品比较匮乏,不是想买什么就可以买到什么的,必须提前到销售点预定。“刚到白俄时,项目部要采购一批工具,跑遍了整个市场,东一家、西一店的才买回来20把钳子、10把扳手,远远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经过翻译询问才知道,必须提前交钱预定才行……。”负责采购的小张一脸无奈地跟我们说起在国内根本不会发生的这些“奇闻趣事”。
在这样的一个国度,要建起一座现代化的电站,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吃不惯、住不好,体制与中国又不同,怎么办?既然是电建铁军,这点困难就淹没了初心,放弃最初的目标和梦想,那还能算是英勇无畏的电建男儿吗?”坚强的中国电建人,从来就没有向困难妥协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项目部的全体员工也都像小李一样,成功的调整好了心态。目标就在前方,勇敢向前冲!志存高远的目标铸就了白俄项目部员工们坚如磐石的坚定信念。
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多项施工国内外空白、多项技术创新等诸多难题,白俄项目部全体职工肩负责任、坚定目标,他们用实际行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不只看宏观的事,不只想做大事,对整个项目来讲,恰恰相反,一个阀门、一块插件、一个检验,就影响到一个里程碑节点的如期实现, 因此只要是影响质量、安全和进度的事,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地逐项落实。”生产副经理祖树飞在项目管理例会上强调到。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事事明确责任人并落实到人。
“抓质量绝不能手软!”2013年4月,项目部从波兰进口了一部分保温材料,因波兰方面储存不当,导致材料部分进水,项目部复检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保温工地负责人从成本和进度的角度考虑,想继续使用这些材料。“进了水的保温材料怎么还能保温?绝对不能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你想都别想,必须退货或就地销毁!细节决定成败!”岳青峰声色俱厉,没有给对方留下任何余地。
“没有执行力的团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更谈不上超越梦想。我们项目团队非常注重执行力的建设,执行上必须做到‘四落实’;工作中必须坚持 ‘四个凡事’;管理上要做到‘四快’。” 项目副经理郭备战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样娓娓道来。
项目部咬定目标,不断优化,改进工法,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我们不要99.9%,要的是100%!否则就谈不上超越!”岳青峰在“大干100天”动员部署会上掷地有声地进行着表态。
2013年8月31日,锅炉水压一次成功,受监焊口共11680道焊口,一次检验合格率100%;安装工程共验收检验批939个,合格率100%;分项工程665个,合格率100%。
“取得锅炉水压、燃机点火、机组并网等13个一次成功的优异成绩,是与我们‘心心相映、朝夕相处’的梦想是分不开的。”项目部总工王素丰说着说着,开心的笑容荡漾开来。
超前的谋划、缜密的组织,铸就了别列佐夫燃机电站的不凡。机组满负荷试运期间实现了热工自动、保护投入率和电气保护投入率100%。所有指标、参数都远远超出了业主的预期,强大的履约能力得到了有力印证和广泛赞誉。
“没有精英团队谈何超越梦想”
“降本增效、提质升级关键在干,重点在落实。加强履约能力建设,是我们精益管理控成本,压缩开支降费用,效益为先配资源,开拓市场抓机遇的必要手段。”岳青峰一语道出了致胜的奥秘。
“金属检验和热处理单位联系得怎么样了?”岳青峰在2013年后的第一次项目例会上问到。
“这里满足金属检验和热处理的对外承包作业的单位不超过5家,报价也不着边儿,光谱是国内的50倍,热处理是国内的5倍,射线和超声波是国内的3倍,您说怎么办吧?”
“那也得想办法啊!抓紧成立专项商务组洽谈这项工作。”
商务组经过2个月的协商、谈判,终于与业主签订了总价包死的反包合同,减少成本38.5万美元,与计划成本相比,节约150万元人民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老祖宗留下来的话还真不假。这就是强大团队精诚协作的成功范例……”岳青峰嘿嘿地幽默起来。
劳动力调配难是国外项目常见的不小的难题,一个员工从国内调到国外项目,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手续才能完成,快的也差不多需要半月以上。针对这些问题,项目部提出“一岗多能”管理思路,加强现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周六、日是我们雷打不动的非专业培训课,就是说你如果是汽机专业的,你还得学习电仪、建筑、保温等专业的知识,项目部会定时进行考核并进行换岗操作,大家都练成了‘多面手’,在急活儿、抢工期的时候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了,这样把大家凝聚成一个强大的团队,才能超越梦想。”岳青峰饶有兴趣地跟我们介绍起这一经验。
在电子间施工的高峰期,任务稍微轻松专业的人员全部主动赶到电子间放电缆、接线,电子间顿时成了“百花齐放”的“群英汇”,工期也提前了四天。
回想电站建设的每个日日夜夜,面对斩获的一个个荣耀和光环,谁曾想到,这其中饱含着全体员工们多少的责任、诚信、奉献和感动。
白俄罗斯化学药品匮乏,且危险品管制严格。2013年5月,机组马上要进入酸洗阶段,岳青峰一边与各方沟通,确定在当地许可销售的各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一边亲自带着翻译组提前去各大市场寻找,整整跑了两个多星期。
“岳总,你看你走路都有些打晃了,还不分白天黑夜的跑市场……”综合部小徐心疼地提醒他。
“不跑不找,药品是不会自动找上门的。”老岳一脸的疲惫和无奈。
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需用药品一个不拉,化学制水、启动锅炉煮炉、锅炉酸洗也都顺利实现了节点。
50多岁的“全国劳模”王兵江,因转战很多的现场,落下了重度关节炎的毛病,他的妻子因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导致了血栓,行动非常困难,但他却主动请缨来到白俄现场。白俄冬天最低温度零下20多度,他的关节炎又发作了,当时正赶上吊装模块,恶劣天气对于吊装机械也是一次严酷的考验,每块模块重达110吨,一共吊了近10天,吊装快结束时,他几乎动弹不了还仍然不愿离开现场,被强行送到了医院。
综合部负责人徐小兰,他不仅负责综合部的工作,还兼管后勤,他每天亲自跑市场、选食材,经常联系购买国内的花椒、八角、干辣椒等调料和副食品。2013年5月他的父亲去世,当时正值施工高峰期,想到400多人的吃喝拉撒,他没有赶回国内,只在他乡遥望着祖国的方向伤心地大哭一场。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走后,他母亲病情不断加重,家人多次催他回国,他感觉实在是难以脱身,“侥幸”的认为母亲能坚持到年底他就能回国了,结果他的母亲10月份又去世了,等他辗转赶到家时,母亲已经火化了,他长跪在母亲的骨灰盒前。只为履约,从此他与父母阴阳两隔。
凭借着强大的履约能力,河北一建在白俄罗斯成功奏响了最华美的乐章,迅速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市场,2014年2月27日,该公司又成功中标白俄罗斯40万吨纸浆厂项目,2015年10月19日,再次中标白俄戈梅丽燃机改造项目,在“一带一路”的征途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白俄罗斯副总理谢瓦申科视察别列佐夫电厂工程
管道检测
荣获2015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