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建建筑:关注河道治理 宣传民生工程
4月29日上午,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新华社北京分社、新京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首都十七家媒体,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国资委的组织下来到电建建筑公司承建的凉水河项目,宣传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展河道治理、造福社会民生工程。
凉水河是北京市南部城区主要的排水河流,西起石景山首钢污水处理厂尾渠,东入北运河入河口,流经石景山、海淀、西城、丰台、大兴、朝阳、通州等7个区,全长67.2公里,流域面积624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约450万。
近年来,随着首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凉水河流域内人口大幅增长,大量污水直接入河,沿河环境脏乱臭,引起了沿河居民的强烈反映与媒体的多次报道,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彻底改善凉水河水环境,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现场考察和调研,市人大将凉水河治理列入“推进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议案的重点工程。2016年北京市政府立项对这条河道进行全面治理,电建建筑公司等单位中标河道治理工程。
此次凉水河改造工程,将对现河道进行清淤、疏通,新建、改建雨水口数十个,拦河闸、橡胶坝等拆建跨河水工建筑物,提高沿线地区的行洪能力,按照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结合流域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建设、蓄滞洪区建设等综合措施,凉水河将切实担负起北京城市防洪体系“西蓄、东排、南北分洪”中南护城河的分洪任务,保证汛期安全,对附近地区的水土保持起到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北京市区水域的稳定。治理后的凉水河两岸均新建巡河道路,打通了沿线27公里多个地区的连接,与现有社会道路相接,丰富了沿线的交通路网,方便了附近群众的出行。
在拆除了流域内多处水闸、水坝后,沿线主要地区将修建“风平水阔”、“融翠观水”、“通运天下”、“抚绿观荷”和“通邑两岸”五处景观节点,而每个景观节点就是一个小公园,是人们踏青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充分利用河道长条形水面打通凉水河流域的古航道,使其与北运河相连通,配合沿线丰富的交通路网,给附近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
电建建筑公司承接的是凉水河河道治理工程的第四标段,位于通州区许各庄附近,凉水河到大运河的入河口段,共5.98千米。主要工程包括:河底清淤恢复古航道,两岸护坡加固绿化,新建两岸坡堤巡河道,拆除河道内水闸、阻水坝、橡胶坝,修建码头等。
近年来,电建建筑公司立足北京,积极参与首都的城市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先后参建了永定河莲石湖湿地工程,园博湖河道治理工程、园博园水资源净化工程、丰台丰草河治理、大兴天堂河雨洪项目、大兴滨河森林公园等工程,为首都绿色生态系统建设助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添彩。其中,园博园水资源净化工程获得了2013-2014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为保证凉水河治理工程质量,电建建筑公司在河道护坡、护底设计中,采用了多项优化方案,其中河道护底采用铅丝石笼与高镀锌铅丝土工袋相结合的方式,河道护坡采用了新型BE系列大孔自锁渗滤植生砌块。高镀锌铅丝土工袋是高镀锌铅丝石笼内部衬以透水的编织物,具有足够高的抗拉强度、抗刺穿能力、抗老化、耐冻性能等。为确保工程的品质及防止土砂流失,除上盖外,袋身无接缝。石笼袋内的填料就地取材,采用现场开挖土料,解决了部分多余土料的倒运,节省石料,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生态美观。新型BE系列大孔自锁渗滤植生砌块具有完善的互锁结构,种植孔内可种植花草等,砌筑后形成挡墙,并与植物根系共同作用,提高河岸的安全稳定性,同时BE植生渗滤砌块块体独特的工艺、生产技术,保证块体本身具有渗透作用,增强了水体的自洁功能,修复生态环境,同时其独特设计更加适合植物的生长,可最大程度拦蓄降水和保持土壤。同时作为水体和陆地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纽带,为河岸带动物、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生境以及植物生长的基质,增强了水体自洁功能和修复生态环境的能力。
为保证汛期前工程进度计划的完成,电建建筑公司组织展开“大干100天”活动,投入大量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现场作业,在尽量减少对附近村民生活影响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了施工进度。
首都媒体高度关注工程进展情况,认真听取项目部负责人对工程的介绍,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