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旗舰篇】水电十四局:中国水电 绽放在南美
安第斯山脉中部,亚马逊河上游。
“我宣布,辛克雷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当地时间4月13日,随着厄瓜多尔副总统格拉斯的一声令下,欢快的发电机向四面八方输送出源源不断的强大电流,厄瓜多尔三分之一人口的用电梦想终于实现。
格拉斯在随后的发电庆典演讲中指出:辛克雷电站的投产发电,使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厄瓜多尔的主要能源,厄方的电力格局由此巨变——从电力进口国转向电力出口国。
这是一个永载厄瓜多尔史册的喜庆节日,这是由中国电建书写的厄瓜多尔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
辛克雷水电站位于厄瓜多尔东北部,距首都基多130公里,总投资23亿美元,总装机150万千瓦,年发电量88亿千瓦时。该电站是中厄两国深度合作的重大国际项目,中国在海外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中国电建打入南美中高端市场的第一个水电工程。
为了这一天,电建人转战万里,六载栉风沐雨,六载顽强拼搏。一座凝聚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的大型水电站,在古老玛雅文化发源地的亚马逊河畔拔地而起,中国水电在南美大地傲然绽放!
中厄合作的典范工程
辛克雷水电站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厄瓜多尔国有公司开发,中国电建集团所属中国水电(SINOHYDRO)以EPC模式总承包,中水国际公司与水电十四局组成的联营体施工建设。
电站由首部枢纽、输水隧洞、调节水库和地下厂房四个部份组成,共布置8台单机18.75万千瓦的高水头冲击式机组。
2009年10月5日,中厄双方经过一场长达六个月的艰苦谈判后,辛克雷电站EPC总承包合同正式签署。
现任中国电建国际公司总经理宋东升,在现场直接部署、指挥了这场“马拉松式”谈判。双方不断地碰撞、不断地沟通、不断地融合,终于结出了胜利果实!回忆起那段跌宕起伏而又精彩纷呈的谈判经历,宋东升眼中洋溢着激动:它能否健康成长,是南美市场对中国水电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中国水电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
水电十四局副总经理、辛克雷电站项目总经理字继权介绍说:“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项目,即使放在国内实施也非常艰难,更另说是远在万里的异国他乡。”
从区域上看,工程地处南美中高端市场,当地政党众多,议会强大,环保要求极高,项目实施面临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劳工风险和环保风险。
从合同上看,项目既没有采取国际通用的菲迪克条款,也有别于当地的通行范本,而是使用基于双方谈判达成的独特版本。其合同约定非常严格,工程延期和机组效率不达标将面临巨额罚款。
“电站主要建筑物分布在80多公里长的原始森林中,战线长、管理难;合同总工期66个月,首批四台机组开工后第60个月发电,项目执行期短、强度高;众多设备材料、工程技术人员需从中国和世界各地集结,数量多、跨度大;合同语言为西班牙语,对初涉南美市场的中国水电,适应当地语言和环境、文化习俗也是严峻考验。”
2010年7月28日,辛克雷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从此,1700多名中方员工、6000多名当地劳务披星戴月,开始了厄瓜多尔当今工程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现代化大型水电站施工建设的艰难历程!
中厄两国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着电站建设,中国驻厄四任大使以及中国电建集团,对电站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工程建设每实现一项重大节点,厄瓜多尔总统、副总统都要亲临现场祝贺。十四局更是倾全局之力,从国内调集了大批各专业优秀人才投入施工,仅中层干部就配备了20多名,相当于该局两个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力量。
字继权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组织实施好这个中国水电在南美市场的‘通天工程’!”
辛克雷项目主任、十四局总经理洪坤与第一批员工一起走进了辛克雷施工现场。由于语言、文化障碍,与咨询、业主对项目执行的理解偏差大、沟通难;对当地气候、地理环境、设备材料、分包市场不熟悉;中国设备、物资的进关通关困难重重;当地民众对项目实施有误解、有干扰。半夜里,洪坤、字继权还在挑灯夜战、巡查工地……
六年来,项目部面对各种严峻挑战,连续攻克了强地震区河床冲积层软基处理,强地下水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超长隧道TBM掘进,600米级高压引水竖井开挖,高强厚壁压力钢管制作,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发电机组的采购、安装和调试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快速优质地推进电站建设。
中国驻厄大使王玉林,到任后考察中资企业的第一站,就是辛克雷电站。在视察工程建设情况后,王玉林说:“辛克雷项目是中厄两国深度合作的成功典范!我确信,电站的建设将给厄瓜多尔民众带来很大的收益。”
厄总统科雷亚多次亲临工地,高度评价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认为辛克雷电站是一项伟大工程,项目实施非常成功,厄政府深感满意。他说,电站的建成将彻底改变本国严重缺电的历史,极大地改善民生,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万吨,为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巨大贡献,他代表厄瓜多尔人民衷心感谢中国水电!
厄战略协调部长波韦达表示,中国水电有技术、有能力、有项目执行力,厄方十分信任并愿意同中国水电建立发展关系。
辛克雷电站,厄瓜多尔引进中国融资和中国公司承建的典范性工程,以无可争议的“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在南美引起广泛关注,震烁同行。前往电站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的当地大中专学生络绎不绝,前来探寻工程建设“疑难杂症”解决方案的中外企业比肩继踵。
辛克雷的成功实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企业开拓南美的信心。2009年,厄瓜多尔的中国企业仅为10家,到2015年已增至100余家;目前厄方已规划的8座水电站,7座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下。
水电十四局在厄市场的拓展更是势头强劲:
2012年11月9日,中标西蒙玻利瓦尔公路及其延长线工程,合同金额7899万美元;
2012年11月21日,中标德尔西水电站土建2个标段,合同金额9500万美元。
2014年7月2日,中标厄北、厄中、厄南十条公路项目群,合同额达3.67亿美元……
碰撞中树立中国标准
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电建海外项目的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作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第一品牌,中国电建凭借“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的龙头优势,在领跑世界水电发展的征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南美地区工程建设通用的是欧美标准。在辛克雷采访期间,记者听到的最多话题,就是欧美标准和中国标准之间的差异、施工工序之间的博弈。
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经张德高告诉我们,厂房交通洞是主体工程施工的第一条洞子,业主、咨询非常关注。施工中常常出现一种有趣现象:干活的五六人,监督的却有10多人。洞脸的开挖支护、排水沟的设置等,均按国内成熟的工艺施工。咨询却认为,施工中存在锚杆插入的角度与设计有偏差、排水沟设置不完善、高压水管与软管的连接没用“抱箍”等细节问题。对此,作业队认为是小题大做……固执的咨询直接下达了停工令,并发出洋洋洒洒达四五页的整改函。
这是与欧美标准的第一次短兵相接!项目部开始领教到了墨西哥工程师“较真”的厉害。
在业主、咨询看来,只有确保实施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对的,结果才可能是正确的。“他们非常重视现场、事实和数据。现场是指施工要按照措施上所写的去干,事实是指质量监督要全过程旁站,数据是指检测结果要与设计一致,” 项目部技术助理王廷益解释道。
交通洞开挖出现问题时,洪坤正好来到项目部检查工作。他的态度非常明确:我们在南美这个中高端市场要真正走好、走进去,就必须对接国际惯例!他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一整天会议,对照咨询下达的整改函,逐条制定措施,要求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组织施工。
中国电建第一次走进南美,中西文化的碰撞、思想观念的冲突不可避免,但电站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却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追求目标,是化解矛盾最终达成共识的最大融合点。字继权说:“施工中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双方需要就施工标准、文化差异等进行大量沟通。”
全长1644.54米、直径10米的2号支洞,是开挖24.8公里超长输水隧道的关键线路。盾构机TBM1要由此滑行进洞,朝上游方向掘进。它地处火山灰堆积层,围岩呈渗水流沙型,成型极差。项目部采用“自上而下分层预留核心土”的方法,先开挖隧洞的上半部,超前小导管和工字钢支撑、管棚灌浆后,再开挖隧洞下部。但咨询却不同意,要求全断面开挖,一次支护成型。施工方案足足讨论了2天,在十四局不良地质段开挖专家葛浩然的精心演算、项目部的充分沟通下,咨询才将信将疑地勉强同意了原施工方案。410米高风险洞段成功通过后,业主、咨询在事实面前竖起大姆指:中国工程师经验丰富,了不起!
机电助理刘合林说:“双方并不是不能沟通,首先是我们要熟悉欧美标准,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用事实说话,让业主、咨询从不相信到逐步接受,再到充分信任。”
全长760米、厚壁38~170毫米、总重9700吨的2条高强钢压力引水管道,制作难度大、焊接强度高。更要命的是,业主要求进行“伽马射线”无损探伤。
伽马射线又称钴60,是一种高毒放射性同位素,医学上常用于癌症和肿瘤患者治疗。用它来做探伤,不仅将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而且在厄国根本就找不到。项目部在求教原子能委员会、收集资料充分论证、组织多次技术试验并送基多大学严格检测的基础上,决定采用国内历经十余年工程考验的“智能超声波探伤法”取而代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业主终于接受了他们的方案,使压力钢管施工得以顺利推进。
在适应国际惯例的同时,占据世界水电行业半壁江山的中国水电,敢于把国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工艺工法运用到工程建设中,坚持中国标准,输出中国规范,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技术自信和民族自豪。
强地震区河床冲积层软基处理的防渗墙、振冲桩、灌注桩施工没有美国标准,他们就把中国标准翻译成西语并培训业主咨询,按中国标准实施;固结灌浆的检查标准,中国的明显高于欧美,他们就积极推行高标准;在各项指标均满足美标的基础上,他们广泛采用中国的外加剂、止水材料、锚索材料、化灌材料。
厄国火山灰资源丰富,属优质活性掺合料,但整个南美却极少使用。项目部依据中国规范,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创新性地将火山灰成功运用到混凝土施工中,更加充分地保证了混凝土质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行业标准已成为市场准入、市场竞争的关键。中国水电敢于实事求是,把经过鲁布革、三峡、小浪底、溪洛渡工程检验的施工技术引荐到辛克雷项目中,用大量无以雄辩的工程范例增添着“中国元素”,在南美树立起一个又一个“中国标准”。
厄瓜多尔副总统格拉斯表示, 辛克雷建设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厄方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输入。他号召并鼓励厄方广大学生和年轻一代到辛克雷参观学习,尽快成长并肩负起振兴厄瓜多尔的重任。
充满激情的电建人
“赤道之国”厄瓜多尔,绵延的安第斯山脉层峦叠嶂,广袤的原始丛林一望无边,气温常年保持在摄氏15-24度,雨量充沛,空气清新,风光旖旎,素有“度假天堂”之称。
然而,奋战在这里的中国建设者们却整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要在人迹罕至的莽莽丛林中白手起家,伐木筑路,建设电站;他们要在举目无亲的陌生国度中经受考验、艰苦创业、忠实履约……
在厄总统科雷亚出席的TBM2启动仪式上,十四局党委书记王曙平代表中国水电坚定地表示:中国水电将以工程技术为根本,以标准化、精细化施工为手段,攻坚克难,戮力同心将电站建设成为厄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世界一流工程、凝注中厄两国人民友谊的丰碑。
采用反井钻施工的水电工程导井,其深度在国内没有超过400米的,国际上也没超过500米。而在辛克雷电站,600米级的高压引水竖井就有两条!
开挖深度达526.7米的2号竖井,在反井钻机施工中因遇不良地质多次发生卡机、堵井,两次被迫移井。2013年12月,当第三口竖井的导孔施工到18米深时,反井钻再次被卡死。项目部果断决策:在竖井旁人工开挖一条直径2米的通道延伸至刀盘,尽快更换被卡滚刀。
这条深20米的垂直通道是个独头探洞,缺风少氧,闷热潮湿,危险性大。中方员工2小时轮班进洞抢工,7、8个小时一个作业循环,人一出洞活像钻出一只只泥猴。施工经理杨天吉不顾腰肌劳损伤痛始终蹲点现场,赵刚、王远林、黄瑞荣与大家一道24小时不间断施工,医生、救护车在洞口随时待命抢险……中国水电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壮举,看得当地员工、业主咨询目瞪口呆!
施工经理杨天吉说:“这里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每天从清晨7点一直干到傍晚6点。最怕的是夜里来电话,睡梦中只要听到电话响,心跳和血压一下子就蹿上去。”
2014年12月15日,一波三折的2号竖井完成扩挖全面贯通,中国水电创造了世界水电最深反导井施工新记录!
“激情有时比能力更重要,”宇继权说,“项目实施到今天,就是因为有很多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的担当与拼搏。”
全长24.8公里、最大开挖直径9.15米的输水隧洞,采用TBM盾构机分上下游2个洞段施工,一路要穿越39条大小不等的断层,施工风险极大。
2012年7月、9月,伴随着隆隆的刀盘切削声,TBM2、TBM1在南美大陆沉睡了亿万年的黝黑岩石中先后启动,双龙竞舞。
2014年1月25日,TBM1在掘进中突遇特大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盾构机被埋!处理中,又遭遇最大流量1990升/秒、平均流量1610升/秒的特大涌水。为尽快脱困,杨天吉、惠世前、侯秉钧等带领作业队冒着危险开挖支洞到断层,对塌方区进行加固支护,全力清除塌方体。经过9个月艰苦卓绝鏖战,开挖出渣洞61米、排水洞58.5米、扩挖段40米,终于使TBM1恢复正常掘进。
像这样的不良地质段,TBM1累计成功穿越了900米!
惠世前感叹道:“这真是一段寝食难安、呕心沥血的日子啊。”他一直坚守现场组织施工长达22个月,而像他一样推迟甚至放弃休假的中方员工超过500人次。
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王远林和王云海的父亲、赵刚的岳父离世,他们没有回家送终;陈勇回国结婚,假期未满又赶到工地;张德高的脸晒得只有安全帽带子那一圈是白的,被戏称为“皮带脸”……中国原驻厄大使蔡润国说,看看你们的字总,到辛克雷电站5年多,来的时候脸黑头发黑,现在是脸继续黑,头发已经花白……
2015年2月4日,全长13747米的下游洞段,历时28个月成功贯通;4月7日,全长10797米的上游洞段TBM1破茧而出,又一项世界级技术难题被顽强的中国水电攻克!
其间,TBM1创造了月进尺1059米、TBM2月进尺1000.8米的可喜战绩。一条内实外光的巨大“中国龙”延伸在安第斯山脉之中,期盼着发电时刻的激情起舞……
从风险巨大、考验严峻、异常艰难开头,以实施最好、执行圆满、政府最满意结果,中国水电发扬“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精神,在南美大地走出了一条硕果累累的国际化经营的成功之路。
从开工建设时的一片荒芜、当地业界的普遍猜疑,到今天的现代化大工业、南美各界的交口称赞,中国水电傲然绽放南美大地,在国际舞台上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厄瓜多尔副总统格拉斯(左一)对电站建设兴奋点赞
TBM1盾构机完成掘进顺利出洞
辛克雷水电站大坝
地下厂房施工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