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脱贫直通车” 助力幸福新生活
在深秋的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工地上,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点多面广、战线长,一线现场犹如一条长龙在绿树青山间时隐时现。在进场的公路上,上下水库现场、桥梁间作业面、地下厂房里,车来人往,有序工作。
抚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水库拌合站操作手周国权,正在认真按照施工配料单拌制混凝土。他专注的眼神下,是一张布满汗珠肤色略黑的脸。在广东深圳打工的周国权在得知家乡要修建电站,抱着甩掉贫困帽子念头的他,跟着外出打工的兄弟一起回到了家乡,来到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工地应聘,经培训合格后当上了拌合站的一名操作手。
周国权、王冲、孙利的家乡是地处清原县一个十分偏远的北三家镇肖家堡村,村子里地少,加之交通闭塞,为数不多的农产品除了供自己吃,其他农作物也难以出售,村子里很多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周国权2018年3月来到清原项目,他在清原工地的拌合站工作,每月收入4500元,他妻子胡玉红在工地上的另一处拌合站工作,每月收入4000元。周国权的父亲2019年也来到工地打零工,月收入4000元,不仅自己的家庭经济收入提高了,同时也带动了同乡的伙伴们依靠再就业脱贫,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像王冲、孙利就是随周国权来清原工地打工的几个同乡之一。
北三家填树基沟村民杨立新,2018年3月来到清原项目。他在地下厂房交通洞及安全洞口负责安保工作,每月收入近3000元,他的妻子在工地营区食堂做帮厨。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大哥杨德新和二哥杨树新没有外出打工,杨立新帮助两位哥哥在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收入近4000元的工作。在自己家的小日子过得不再紧紧巴巴的同时,也为(亲戚)家人找到了一份收入满意的工作。面对今后的生活,杨立新充满信心地说:“能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找到这么好的工作,收入稳定了,想着就很开心,日子有奔头。”
在清原抽水能电站工地上,像周国权、杨立新一样的“外来水电夫妻”“水电人”的劳务人员约2000余人,来自贫困村的村民有90多户。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地方的号召,优先吸纳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周边的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是辽宁省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不仅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和谐电站,还拉动了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今,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成为越来越多务工人员和周边附近区域村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今年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地富余劳动力无法外出,收入也随之减少。为解决本地区和周边贫困地区劳动力“出村难”问题,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为600多名本地务工人员解决了就业难题。期间,还优先为当地没有稳定收入贫困家庭提供司机、清洁工、钢筋工、门卫等工作岗位,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清原EPC总承包部全面部署防控疫情和推进复工复产两手抓工作,在“疫情”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期,清原EPC总承包部积极作为有效应对,将年度计划调整为“目标不变、产值不变、投资不变”的三不变原则,上下齐心助力抗击疫情防控,彰显央企的社会责任担当。
“以前每天走村串巷能卖出1-2板豆腐,现在每天固定给电站里的食堂(5家)送8板豆腐、每星期近200斤的豆腐脑……”“电站修在我们家附近,我的生意好了很多,我们给食堂送豆腐,还能把食堂的泔水拉回来喂猪,这样就能挣更多的钱。” 电站附近土窝棚村做豆制品的小商贩张小楞高兴地说,他一脸兴奋地念着致富的“秘诀”。其实,像张小楞这样提高“收入”的村民在项目上“数不胜数”。
今年疫情期间,清原EPC总承包部积极主动与当地乡政府对接,定点采购贫困户的农产品,既帮村民和商户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又舒缓了销路之困。
清原EPC总承包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优质高效建设,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
2018-08-23
- 数读国网 | 资产3.8万亿、利润
2018-02-10
- 国电九江发电厂走进希望学校
2018-01-06
- 甘肃大唐新能源:义务献血支援
2017-08-16
- 湘潭发电:参加社会公益筹款活
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