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十局:以技术扶贫 扬国企风范
喜德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是全国重点贫困县,距离凉山州府西昌市78公里,全县共19.8万人,以彝族为主,被誉为“彝族之乡”,是现代彝族语言标准音所在地。为助力凉山州的脱贫攻坚事业,水电十局先后派出两名技术人员进驻喜德县协四川省住建厅和凉山州人民政府开展脱贫攻坚农房建设巡检工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喜德县全县24个乡镇,其中县城海拔为2000米左右,而各个乡镇农房建设安置点海拔都在2500米左右,最高的高达3000米,海拔变化剧烈,前往道路环境险峻,充分诠释了李白在《蜀道难》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描述。剧烈变化的海拔、连续的弯道以及有些安置点没有硬化道路,都给两名技术人员的巡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安置点不得不徒步走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也给他们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一次巡检过程中,由于连续的雨天土路泥泞湿滑,扶贫干部乘坐的巡检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侧滑,辛亏有惊无险,在车头冲出道路时坎坎止住,若再往前一步就是几百米的深渊。据统计,在2018年2月至今的巡检过程中,水电十局派驻扶贫干部跟随喜德县巡检工作组共对全县24个乡镇、35个脱贫村、64个安置点、2674户集中安置点、6454户彝家新寨(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625户,彝家新寨1384户,三峡援建502户,广东佛山援建112户)进行安全质量检查验收58次,其余正常巡检120余人次(其中2018年70余次,2019年50余次),足迹覆盖了整个喜德县,共行驶7000余公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对脱贫攻坚住房的进一步保障。
一眼百年
北山乡属于喜德县其中的一个乡镇,与州府西昌市接壤。西昌市市区平整开阔,北山乡山势巍峨迤逦;西昌市市区繁华富丽,北山乡贫瘠困苦;西昌市市区建筑高大现代,北山乡建筑矮小原始。站在北山乡山顶给一种穿越的感觉,眼前是现代的大城市,身后是原始的小乡村,仿佛一眼穿越了百年,样的场景也更加坚定了两位技术人员助力脱贫攻坚的决心,虽然不能让北山乡这样的乡镇能一下变得和西昌市拥有一样的面貌,但至少可以用自己的技术来帮扶这些乡镇,让贫困的老百姓拥有安全的住房。
在“一眼百年”的彝族地区,追赶现代文明首要的有效办法就是住房改造。贫困群众有了好的住房,才能具备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物质条件。打造质量过硬的住房,就要对施工企业严格要求,巡检组按照相关建筑法律规范共发出整改通知79份(其中2018年54份,2019年25份),共发现各类问题共400余个,并形成了书面整改通知及复查通知单共180余份,发送月报15期、半月报8期,形成各类材料共计2000余页,每一份整改通知都是对“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一份保险,也是公司扶贫干部对自己庄严承诺。
强化培训技术留民
两名扶贫人员在扶贫工作中发现了当地工程建设监管和施工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为培养专业人才,增强当地自身造血功能,工作小组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协助喜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办了此次培训。在培训会上,两名扶贫干部围绕工程建设招投标业务知识和建筑工程技术问题为与会人员进行了专题讲解。与会人员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基本建设招投标程序、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地基处理、建筑材料选择、地基的基础类型和强度等级、主体砌体结构、农村住房竣工验收流程等方面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会人员学习后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很及时,补上了工程建设专业知识的短板,为今后发现问题,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技术扶贫就是要让技术留在人民心中,增强喜德县当地技术人员的自身造血功能。水电十局派驻扶贫干部编写了工匠培训手册4份共70余页、演讲(PPT)资料共200余页,并编写了考核试卷一份。2018年共印发培训手册400余份,考核试卷300余份,2019年,水电十局派驻喜德县扶贫干部深入24个乡镇开展了农村工匠及乡镇干部专业建筑技能知识培训,并印发相关培训手册600余份。喜德县各乡镇农房建设主管领导、“五个一”帮扶力量、各村书记、村长以及农房建设工匠共600余人参加了培训,每一次培训都是对“成效看得见,技术留得住”的生动诠释,让脱贫攻坚的希望之光越来越亮。
创新上下联动机制
“脱贫工作需要地方政府、社会力量、贫困户共同参与”,驻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构建上下联动的“大扶贫”格局,其中技术扶贫是重要的依托手段,技术带动扶贫、基建落实扶贫、党建指导扶贫,充分发挥多方协调,统筹谋划的作用,多措并举形成扶贫工作立体化格局。水电十局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并充分发挥自身建设施工单位优势,依托十局西昌片区项目部的资源和地缘优势,选派西昌房建施工项目技术干部为驻村干部,负责协助第一书记实施和推进扶贫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充实了技术扶贫的力量。同时,十局西昌片区项目党支部与甘子村党支部结成“友好党支部”,建立起长期帮扶机制,形成了当地政府——贫困户——水电十局——十局片区项目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畅通了企业党组织和地方党组织的沟通渠道。在创新机制作用下,当地工匠的基建技术能力提升了、崭新的幼儿园开学了、当地农产品顺利进入项目食堂和十局员工餐桌。甘子村党支部书记罗洪吉克动情地说到:“甘子村能得到十局的对口帮扶是我们的福气,我们要学会感恩,代代感谢水电十局为我们作出的贡献,感谢党的恩情”。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
2018-08-23
- 数读国网 | 资产3.8万亿、利润
2018-02-10
- 国电九江发电厂走进希望学校
2018-01-06
- 甘肃大唐新能源:义务献血支援
2017-08-16
- 湘潭发电:参加社会公益筹款活
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