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四局用“五个特别”精神帮村民摘掉“穷帽子”
在青藏高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名叫“尖扎”,传说尖扎是吐蕃王朝赞普时期的军队驻扎和对外引军之地,也是藏地三贤者和喇青贡巴绕赛大师为首的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这里平均海拔2000至3000米,常年平均气温7.8℃,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神奇的坎布拉,素有“黄河第一镇”的康杨镇也坐落在这里,是喜爱山水的游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尖扎县康杨镇上有个名叫“尕玛堂”的村子,是水电四局精准扶贫联点单位。该村是以藏族为主的村落,全村共有两个社172户674人,村里自然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680亩,人均只有1亩地,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全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40户154人,是当地昔日的深度贫困村。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切实发挥央企社会责任,助力青海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自2015年起中国水电四局在尕玛堂村开展了全方位的扶贫帮困活动,并向这里派驻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丁立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唐吉峰两名同志,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老丁”和“老唐”。
老丁和老唐是地道的水电人,年轻时都曾追随水电四局南征北战,在祖国的大江大河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是水电四局“五个特别精神”的忠实实践者和践行者。如今,他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又再次高举“五个特别精神”旗帜,踏上了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之路。他们协助村“两委”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特别能吃苦
初到尕玛堂,村子里道路坑洼破败、“寸步难行”,村民家的房屋、院墙破败不堪,这景象对于即便是过惯了常年南征北战、四处奔波生活的水电人来说,也是那么的触目惊心。老丁和老唐同时感慨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啊”。随即,他们向公司领导提出,要住在村里、和村民吃住在一起,想尽一切办法首先要改善村里的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公司领导也表示“一个村的面貌代表着一个村的精神,工作队要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任何时候有困难中国水电四局都将是工作队坚强的靠山”。在村里开展扶贫工作,除了艰苦的生活外,最苦的是村民的不理解,宣传政策沟通很困难,与地方各部门协调也很困难。老丁和老唐却不怕,说干就干,从此,村里多了两个风雨无阻、走街入户讲解政策,挑灯夜战、仔细整理扶贫资料的忙碌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工作生活一阵子容易,但要长年累月的和贫困村的乡亲们工作生活在一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老丁和老唐却从不言苦,坚持了下来。
特别能战斗
就这样,扶贫工作队肩负着重大的扶贫任务和责任,坚守在村里,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老百姓脱贫脱困。老丁和老唐在开展“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宣传教育的同时,四处奔波找资金,积极解决村里的实际困难。几年来,在老丁和老唐的坚持不懈和积极努力下,在地方政府、中国水电四局和村民们的支持、配合下,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尕玛堂,混凝土硬化道路铺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家家户户盖起了砖瓦房,村委会也重新选址建起了宽敞的二层小楼(包括会议室和12间办公室);八百多平米的村文化广场内,各类健身器材、活动设施和休闲凉亭应有尽有,广场北侧还修建了当地藏族群众最喜欢的射箭场;此外,为给村里老年人生活提供方便,在老丁和老唐的建议和努力下,村里还建成了互助幸福院专门供年岁较大的老人们休息、生活。现在村子里干净了,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面貌,村民们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个精气神十足,尕玛堂已摆脱昔日贫困旧貌换上了新颜。
特别能忍耐
现在,虽说村子里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但老丁和老唐在村子里的每一天过得却并不轻松。老丁和老唐说“工作再苦再累那都没什么,常年在工地摸爬滚打见识的多了;最让人恼火的是有时候明明是办好事,但群众不理解”。作为扶贫干部不仅要入户走访宣讲文件、政策,争取各方支持,办实事;还要不时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安排落实维稳工作。由于村里群众多为藏族,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转变慢,他们认为老丁和老唐是中国水电四局派来的,中国水电四局是个大单位,一定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钱,起初每当他们的要求一时无法实现时就会开始谩骂,有的村民甚至骂道“你们公司那么大个单位,不给我们钱,那你们像狗一样待在村里干啥?”初次听到这话,老丁都快气炸了,当时就想辞职不干了。但静下来想想,老丁说“这几年自己在村里喝的水是浑浊的、还要到村民家里接,上个厕所都没地方、到处找着上,买菜也得到5公里外的镇上去,现在走了之前的苦不是白吃了;再说我们走了,老百姓不脱贫,还是那么苦,怎么办”。那时候,地方驻村联络领导康杨镇武装部长唐旺也常劝他俩说“有些老百姓素质低,你们要慢慢理解”。对于这事,现在说起来两人还是一肚子委屈,但也没再计较什么。他们说“为了老百姓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再怎样的委屈都是值得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尕玛堂村已于2017年整体脱贫摘帽,提前完成了村里40户154人的脱贫计划。中国水电四局因此赢得了尖扎县定点帮扶“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老丁个人也获得了尖扎县2017年“优秀第一书记”的荣誉。现在老丁他们和村里藏族群众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感情也日渐深厚,藏族群众见了他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直呼“嘎真切,嘎真切(藏语:谢谢)”,表达着对扶贫干部的爱戴之情。
特别能团结
为巩固扶贫成果,老丁和老唐一天也没闲着,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在组织动员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村里的勤快人走产业致富道路。先后采取了技能培训、技术推广应用等措施,增长了群众的知识和才干,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素质,达到了以“渔”养“鱼”的目的,这些举措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为了发展村里的苗圃产业,老丁和老唐向水电四局汇报后,水电四局无偿援赠50万元助力村里苗圃经济发展,今年来部分松树苗已经出售,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在老唐的建议下,村里的勤快人申六宝从2017年开始尝试养殖土猪,如今也尝到了发展产业的好处,今年进一步扩大了家里的土猪养殖规模,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现在,很多村民都到申六宝家去买猪苗和请教养殖土猪的经验,村民们对养殖土猪越来越感兴趣,今年因为猪肉涨价,有些村民甚至不辞辛苦到几十里外的山里去抓猪苗回来养,看到此情此景,扶贫工作队员打心里高兴,他们的宣讲没有白费功夫,真正的发挥了扶贫帮困作用。
特别能奉献
这几年,在中国水电四局党委、中国水电四局党政及主管领导和机关各部门的关怀、支持下,老丁和老唐的很多扶贫思路很快得到了落实。今年7月,为给村里老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尕玛堂村建起了互助幸福院。为表达对村里老人的关心和关怀,老丁和老唐向中国水电四局汇报情况后,中国水电四局出资捐赠1万元给互助幸福院添置了厨房用品和生活用品等物品。此外,2019年在中国水电四局工会主席带队现场调研期间,老丁和老唐详细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中国水电四局领导在了解到尕玛堂村村民日常饮用的生活用水较浑浊、泥沙量大后,决定出资20多万元为尕玛堂村援建净水站项目,以便彻底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推进,预计将于10月15日前完成。项目建成投运后,将为尕玛堂村民免费提供超滤机净化的生活用水,并且考虑到该村藏族群众有喝生水的习惯后还特意加装了直饮机设备,将彻底改变尕玛堂村饮水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使村民们进一步坚定在新时代努力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永远地向贫穷告别。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丁立新和唐吉峰同志表示,他们将谨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四局党委和地方政府要求,持续关注已脱贫的贫困户,做好后续跟踪回访等工作,严防返贫现象的发生,继续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在扶贫路上“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驻村扶贫工作,为助力青海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积极力量。
原来的村民居住院子
如今的尕玛堂村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
2018-08-23
- 数读国网 | 资产3.8万亿、利润
2018-02-10
- 国电九江发电厂走进希望学校
2018-01-06
- 甘肃大唐新能源:义务献血支援
2017-08-16
- 湘潭发电:参加社会公益筹款活
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