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路上爱心相随——宁夏煤业双马矿员工李剑大爱播种“生命火种”的感人故事
在我们享受健康幸福生活的时候,可能很少注意到身边一个特殊群体——血液病患者的存在。尽管当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对于白血病的治疗依然乏善可陈,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但通过中华骨髓库来寻找非血缘的配型者,成功几率仅有十万分之一左右,对于挣扎于生死边缘的患者而言,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就是生命的希望。
李剑,是宁夏煤业双马矿信息监测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2019年1月,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一名同龄青年的宝贵生命,是全国第7972例、宁夏第38例、宁夏煤业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时隔不到半年,因患者康复需要,他再次捐献了自己的淋巴细胞,成为全国第164例、宁夏第二例二次捐献志愿者。
奉献爱心,并非李剑的一时冲动之举,而是伴随着他的整个青春。早在大学时期,李剑就加入了志愿献血的队伍,截至目前已累计献血超过2300毫升。2016年4月,他登记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库。不久前,李剑和爱人又双双签署了人体器官志愿捐献协议,成为银川市首个登记捐献家庭。
“一个善念,种下了一棵善果;一个善举,赢得了众人的赞美。你,宛如风雪中的梅花 ,格外鲜艳夺目;你,宛如冬日的阳光,耀眼而温暖。”李剑温暖的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城;他带给我们的也不止是感动,更是行动的力量。
“能够帮助他人是一种幸运”
2018年10月19日,李剑接到银川红十字会关于配型成功的通知时,难掩内心的激动:“如果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从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库的那天起,他就做好了捐献准备,“这么快就能配型成功,真是一种幸运”。
但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了反对。因为以前没听说过这种事情,不知道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出于对儿子的关心,李剑的母亲一开始并不同意他捐献的事情。看到李剑态度很坚决,母亲专门跑去医院咨询,并最终从疑虑转向了全力支持。
为了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捐献,从那时起,李剑每天都坚持锻炼,还在宿舍配置了哑铃等健身器材,并且从饮食、作息等方面也都非常注意。2018年11月,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他先后两次到银川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高分子辨识和全面体检。直到红十字会来函与矿上商请李剑赴西安开展造血干细胞采集时,单位领导和身边同事才知道这件事情。
今年1月16日至17日,经过4天的动员剂注射后,医生分两次从李剑体内采集出250ml的造血干细胞悬液。李剑亲自将带着体温的悬液交到患者主治医生和北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中时,他觉得从来没有什么比这个分量更加沉甸甸的。
“虽然我们素不相识,您无私的大爱带给我生的希望,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谢您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您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铭记在心。等我康复后,一定要找到您并亲自说一声谢谢!”受捐者在给李剑的感谢信中,如此写道。
被李剑所感动的,不止患者本人,还有所在医院的医护人员。当得知李剑的家庭也并不宽裕而且爱人也身患重病时,他们自发为李剑捐献了1万元的爱心款。然而,李剑只收下了感谢信,却将这笔捐款反捐给了他的受捐者,用于其治疗疾病。
患者的主治医生双手紧紧握住李剑夫妻的双手,感谢他们的善举和爱心。李剑将精心准备的布满绿叶、写满祝福的笔记本和贺卡交给患者主治医生希望转交给患者。他说:“我并不期望你能找到我,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能战胜病魔、早日重获健康,要勇敢的活下去,活出人生的精彩。”朴实的语言,无不让在场人员动容,肃然起敬。
“爱心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李剑捐献造血干细胞期间及之后,得到了宁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分别看望慰问了李剑,并指示公司工会和双马矿要对李剑给予关心。
1月18日12时30分,李剑完成首次造血干细胞捐献,顺利从西安返回银川,得到了宁夏红十字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欢迎。
宁夏红十字会业务处处长刘雁平说:“李剑信守承诺如约实施了捐献,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阳光乐观的心态,值得其他捐献志愿者学习。这种不求回报、跨越亲情甚至国界的大爱精神难能可贵,宁煤公司有这样的优秀青年,令人敬佩并值得大力弘扬。”
“李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善举,彰显了大爱大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是‘尚德重礼双马人’品牌建设的生动案例和体现,也是我们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希望以后有更多员工加入到捐献爱心行列之中来。”双马矿党委书记丁玉征表示。
好评,不仅来自宁夏红十字会和宁夏煤业内部。今年春节前夕,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经亲切慰问了包括李剑在内的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李剑还作为代表在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李剑展现出来的新时代好青年形象,已然在全社会树立起了一个奉献的榜样、道德的楷模。
“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的是他人生命,弘扬的是中华民族友善、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你们的爱心接力使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给绝望中的人带来希望,让脆弱的心变得更加坚强。”正如杨玉经所言,李剑传递的是人间大爱,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再次捐献只希望他一切安好”
天有不测风云,今年6月份的一天,李剑再次接到了宁夏红十字会的电话。
“你上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受捐者,最近病情出现了反复,血液中的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又出现了上升的情况,所以医生建议使用淋巴细胞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此时,距离李剑年初捐献造血干细胞还不到半年时间,来电时,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受捐患者的主治医师并不抱多大希望。
当得知患者病情复发时,李剑的第一反应是感叹命运为何如此不公,在干细胞移植后治愈率很高的情况下,他怎么没有成功?经短暂的沟通,当了解到受捐者病情恶化,急需淋巴细胞来增强免疫力时,李剑依然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那一刻,我内心的压力很大,这件事我肯定要去做,但家人肯定会担心,尤其想到妈妈眼神里的担忧就很心碎。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有一点闪失,可这又是我不得不完成的一件事。”李剑在当天晚上的日记里写道。
从6月12日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到6月27日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淋巴细胞的捐献,这次捐献仅用时两周。其实,一组数据就能看出二次捐献的比例有多么低:目前,中华骨髓库共有265万份人类白细胞抗原数据,其中全国配对成功的总数达到8500余例,而二次捐献者仅有100余例。在宁夏总计43次捐献中,李剑一人就占据了“38”和“43”两个号位,也是全区第二位二次捐献者。
受捐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您无私的爱与奉献,让我的生命又有了新的启程。得知我病情又一次复发的时候真是万念俱灰,也曾想过要放弃,但有了您的再次捐献,使我毅然坚持了下去。您的捐献不仅拯救了我的生命,也拯救了我的家庭。”
李剑在给对方的回信中写道:“听到你病情复发的消息我很难过,没想到命运和我们又开了个玩笑。别人都说配型成功完成捐献的几率就像是中了500万,那我这次就是中了1000万。放心,我身体很好,希望你能重新启航,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希望更多人加入志愿行动”
面对赞誉,李剑表现的很平静。完成捐献后,本可以享受半个月的修养期,但他并没闲着,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方面当起了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大使”,他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王力平是李剑在西安采集造血干细胞时认识的一位志愿者,他的故事带给李剑很多启发和鼓励。王力平是在45岁时入的中华造血干细胞库,直到2015年在他55岁时才配型成功并进行了捐献。几年来,王力平又作为服务志愿者陪伴多名志愿者完成了捐献。
“将自己帮助别人的机会视为幸运的事情,是我在王力平老师身上看到的光环。如今,我也加入了红十字会志愿者团队,能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延伸……为公益站台,此生,义不容辞!”李剑说道。
如今,李剑也在传承着志愿精神。一位来自中卫的志愿者在采集前思想有所动摇,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调下,李剑跟这位志愿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经过耐心的安抚和劝导,打消了对方的顾虑并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在银川市政府集中慰问活动中,李剑作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代表发言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茫茫人海中,为另一个生命带去活下去的希望。再次回望这段历程,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也更加坚定了践行公益的初心。”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入库志愿者达260多万人,但仅有8000多例人成功捐献。而同期患者申请查询超过7.6万人次,也就是说还有6万多人在等待配型和捐献,这个数字令人震惊。”李剑呼吁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李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无损身体健康,而且时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让我们为善良、阳光的李剑点赞的同时,也能将这种正能量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
2018-08-23
- 数读国网 | 资产3.8万亿、利润
2018-02-10
- 国电九江发电厂走进希望学校
2018-01-06
- 甘肃大唐新能源:义务献血支援
2017-08-16
- 湘潭发电:参加社会公益筹款活
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