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扶贫丨云南景洪供电:拉祜山乡的好日子
拉祜山乡的好日子
――云南景洪供电局挂钩帮扶扎温丙村走访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欧阳婷婷 通讯员 刘梅
“没有供电局帮忙,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3月22日,云南景洪市勐龙镇扎温丙村村长扎药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扎温丙村是一个拉祜族村寨,12年前才从中缅边境的老寨搬迁过来,全村共有73户353人,均为低保户。2015年,景洪供电局挂钩帮扶扎温丙村,让这个村寨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点对点 人对人
得知记者来采访,景洪供电局找来3个村里汉话说得比较好的村民。整整一个早上,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们回应最多的是一脸憨厚的笑。“帮扶拉祜民族最大的困难就是‘沟通难’,由于他们长期隐居在深山中,与外界接触交流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景洪供电局党总支书记何志宏说,由于语言不通,社会融入度不高,所以首先要帮他们转变意识。
景洪供电局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协调企业、政府、贫困村“三点一线”的扶贫跟进工作,形成“点对点、人对人”的精准扶贫工作,搭建了扶贫攻坚组织保障。全局16名干部与37户贫困户形成“结对帮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按照“一村一案”“一户一法”谋划扶贫策略。
“我们开展‘党支部+农技部+养种植人才’技术扶贫,邀请热作所、农科局等单位专家对他们进行割胶、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帮助村民拓展家禽、蜂蜜等土特产品销售渠道。”据何志宏介绍,2016年,景洪供电局代销扎温丙村自产蜂蜜0.5吨约4万元,2017年帮助村民销售自产蜂蜜130余公斤,创收9000余元。“近期我们捐赠并筹资5.8万元帮助扎温丙村购买了58棵上百年的古茶树,下一步将通过采茶确保村民有固定收入,形成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记者看到,在每家每户正屋墙上醒目的位置,有一张景洪供电局挂钩干部和这户人家的合影,照片下面记录着帮扶干部的名字、电话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这是我们局专门为扎温丙村民拍的全家福,每家送一幅。”景洪供电局新闻宣传专责刘梅说,“我们去拍照的时候,他们把家里最好的衣服全都穿在身上,有的人家甚至是家里几辈人照的第一张全家福。”
生平第一次看电视
2006年,扎温丙村民刚从深山搬迁过来的时候,砍刀和烟斗是村里大部分人家唯一的财产。“过去他们住在山上没有电,基本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经济作物就是种烟草。”景洪供电局大勐龙供电所所长岩罕岩介绍。
“当时我们局对景洪市勐龙镇人口较少民族无电村―――陆拉村委会6个村寨和勐宋村委会4个无电村寨实施电网建设,工程于2006年8月开工。施工正值雨季,寨子的土路坑洼不平,雨天一片泥泞,并且施工地点从山脚到寨头的斜坡特别陡,给我们搬运电杆和设备材料带来一定困难。”景洪供电局分管生产的副局长姚建谈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2006年12月26日,是陆拉举村欢庆的日子!这一天陆拉村委会建成通电,使10个较少民族无电村寨的394户1739人告别了祖辈无电的历史,开启了新农村建设的生活篇章。
那一年,28岁的扎药第一次看到了电视,“好看,许多人唱唱跳跳。”全村第一个买电视的老支书扎拉至今还记得当时家里100多平方米的小院挤满了人,接连放了好几天。
扎温丙村出了5个高中生
“景洪供电局做得最好的就是‘控缀保学’,整个陆拉村委会有9个高中生,扎温丙村就出了5个,全村学龄教育普及率100%,这一点我们村委会最满意!”采访期间,正值景洪市勐龙镇镇政府开展挂钩帮扶单位年度满意度测评,陆拉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玉党伍告诉记者,扎温丙村的满意度在陆拉村委会7个自然村、6个村小组中得分最高,排名第一。
“扶贫要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景洪供电局局长李国文指出。2016年初,该局对扎温丙村小学至高中学生就读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制定了“扶贫助学基金”方案,随后由局5名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带头每人每月捐资200元,挂钩资助2名在读高中生完成学业,截至目前已资助了两年半。“供电局的同志们经常督促鼓励孩子们,并协调村委会让家长们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慢慢才养成小孩子上学的习惯,如今全村学龄儿童上学率100%。”玉党伍对景洪供电局的做法高度赞许。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自进驻帮扶以来,景洪供电局还向扎温丙村捐赠了各种书籍、羽毛球、篮球、桌椅文具等,并到扎温丙村开展党建联建、送温暖活动等。
据了解,通过扶持发展,2016年扎温丙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基本实现脱贫目标。
王萍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
2018-08-23
- 数读国网 | 资产3.8万亿、利润
2018-02-10
- 国电九江发电厂走进希望学校
2018-01-06
- 甘肃大唐新能源:义务献血支援
2017-08-16
- 湘潭发电:参加社会公益筹款活
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