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在线]监督有力度更要有温度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国企纪检部门在监督范围和方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力度和刚性逐渐加大,党员干部讲纪律守规矩的氛围日渐浓厚,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也给职工的工作家庭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强度和压力。当前形势下,如何履行好监督这个第一职责、基本职责,让监督工作即有力度更有温度,真正发挥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换位思考沟通交流心连心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这就要求监督不能简单粗暴地查问题、调证据、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被监督部门自身工作任务重等实际情况,设身处地地思考,及时有效地沟通,做到既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又避免因方式生硬、过度执纪进一步增加职工压力、造成对立。
如果你是主责部门,你会怎么想?有些部门不理解、不愿意被监督,甚至认为监督是在找茬、在添乱,要如何改变这种观念呢?
首先要加强教育管理,多角度宣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等党纪法规,常态化通报典型案例,尤其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正确履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易发多发问题,让被监督者直观深切地体会到违规违纪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到我们的日常监督其实是一种爱护和保护。而作为监督者,始终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要求,开展监督工作前,应充分了解被监督部门相关业务,确保监督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还应充分考虑主责部门当下的工作任务和承受能力,分清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坚决防止自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查证问题主动沟通、诚恳交流,耐心讲解制度依据,得到被监督者真正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心悦诚服地纠正和整改。
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抓根本
企业开展日常监督的模式多为事后监督,由于时效性不强导致查证出的问题基本上已是板上钉钉的状态,有些整改方式只能是后续不再发生,有些既成事实的损失也难以追回。要突破这种局限性,就要将监督关口前移,通过事前介入、跟进监督、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等一系列措施,在严管之中彰显厚爱,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靠前监督执行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监督队伍力量比较薄弱,且容易出现职责界面不清晰、监督替代执行的偏离。因此,在转变工作思路时提前介入、跟踪监督作为预防违规和腐败重要举措时,要围绕中心确定监督重点、制订方案明确监督内容、协调各方整合监督力量,精准深入开展监督,要定位准确、职责清晰,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督促不包办、尽责不失职,以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防止一般性问题发展为重大问题,苗头性问题演变为趋势性问题。
监督工作中,对小错误、小失误要及时予以提醒,但对违规违纪行为,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处理,释放出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既起到处置一个、震慑一片的警示作用,又维护了国企的政治生态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外,还要预防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不能查完了事,应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被监督部门从治理根本的角度出发,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为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完善管理体系提供客观依据,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营造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的良好环境。
变查为帮携手下好“一盘棋”
做具体业务时不爱研究、不能掌握规章制度,我的师傅说这么做没问题、这么多年了都是这样处理的......这样的声音在监督工作中经常听到,后果就是常常犯错而不自知,陷入被动甚至形成摁下葫芦浮起瓢的恶性循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抓好“关键少数”和监督成果运用很关键。
抓住企业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来管住绝大多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经常性的咬耳扯袖、提示提醒,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上级文件精神、各项规章制度,自己主动学,带动部门职工一起学,在学习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筑牢廉洁从业思想防线、养成依法合规工作习惯。通过树立“有为才有位”的选人用人风向标,引导党员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带动部门职工不碰“红线”不触“底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个人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同成长。
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是成果运用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梳理历次监督发现问题,建立问题库,总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易发多发典型问题“挂上墙”,采用我来查为自己查的方式,将监督经验和方法“教出去”,由主责部门自我查摆并自行纠正。强化监督的再监督,对再监督时发现的重复问题从严从重处理,督促主责部门下定决心、下足功夫扭转不合规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做法,卸下包袱、轻松上阵,让企业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指出了监督的服务性,离开服务性的监督严肃有余而感染力不足。将监督融入大局,当好参谋助手,服务有温度,监督显力度,推动主体监督贯通协同、形成合力,为企业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强保障。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22位团委书记述职
2019-01-15
- 弘扬红船精神 坚决打赢转型升
2018-11-01
- 放歌新时代 唱响新浙能——浙
2018-09-30
- 庆祝党的97岁生日! 国投首发五
2018-06-29
- 国家能源集团九江发电有限公司
201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