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电力法规 > 法律法规 > 正文

财政部等提出关于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 制度的若干意见

  2006-12-12 17:04:0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10月25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以财企[2006]383号文,提出《关于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的若干意见》。
    383号文说,为了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维护企业及其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权益,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依法划清企业职工职务技术成果与非职务技术成果的界限。
    属于以下情形之一取得的职工职务技术成果,应当属于企业所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职工在本职工作中取得的;
    (二)职工在企业交付的研发任务中取得的;
    (三)职工主要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未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资源取得的;
    (四)职工退职、退休、调动工作后一年内或者在与企业约定的期限内取得,且与其在原企业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
    对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企业应当依法支付报酬,并可以给予奖励。
    企业研发人员作为非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享有的合法权益,企业不得侵犯。
    二、企业内部分配应当向研发人员适当倾斜,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确定研发人员的工资报酬水平,并可以在工资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额,专门用于对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奖励。
    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政策的企业,在国家调整“工效挂钩"政策之前,因实行新的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增加的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各项支出,计人工资总额,但应当在工资总额基数之外单列。
    三、企业在实施公司制改建、增资扩股或者创设新企业的过程中,对职工个人合法拥有的、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可以依法吸收为股权(股份)投资,并办理权属变更手续。
    企业应当在对个人用于折股的知识产权进行专家评审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评估结果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经理办公会等类似机构和个人双方共同确认,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企业也可以与个人约定,待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投入企业实施转化成功后,按照其在近3年累计为企业创造净利润的35%比例内折价人股、折股所依据的累计净利润应当经过中介机构依法审计。
    四、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且近3年税后利润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占实现转化前净资产总额30%以上的,对关键研发人员可以根据其贡献大小,按一定价格系数将一定比例的股权(股份)出售给有关人员。
    价格系数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净资产评估价值、净资产收益率和未来收益折现等因素合理确定,企业不得为个人认购股权(股份)垫付款项,也不得为个人融资提供担保。个人持有股权(股份)尚未缴付认股资金的,不得参与分红。
   五、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公司制改建或者增资扩股过程中,可以对关键研发人员奖励股权(股份)或者按一定价格系数出售股权(股份)。
    奖励股权(股份)和以价格系数体现的奖励额之和,不得超过企业近3年税后利润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的35%,其中,奖励股权(股份)的数额不得超过奖励总额的一半;奖励总额一般在3到5年内统筹安排使用。
    六、没有实施技术折股、股权出售和奖励股权办法的企业‘,可以实施以下技术奖励或分成政策:
    (一)与关键研发人员约定,在其任职期间每年按研发成果销售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二)根据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合作经营方式,与拥有企业发展需要的成熟知识产权的研发人员约定,对合作项目的收益或者亏损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或者分担。    
    以上比例一般控制在项目利润或亏损的30%以内,相应支出不计人工资总额,不得作为企业计提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_、社会保险费弋住房公积金等的基数。企业支付的奖励或收益分成计人管理费用,收到研发人员的损失补偿款冲减管理费用。   
    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采取技术折股、股权出售、奖励股权、技术奖励或分成等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激励,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健全;
    (二)建立了规范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 ·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规定
  • · 关于贯彻财政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若干规定
  • · 核电再迎利好 “中国原子能法”征求意见
  • ·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 · 重磅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 · 三峡电力系统调度范围划分原则
  • · 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联合关于印发《“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
  • · 一分钟带你了解我国首部《核安全法》
  • · 水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1年版)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