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攻略】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形成过程
电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工作是判定电力企业所建立和实施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是否符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以及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否满足企业需要的客观评价活动。为帮助企业深入开展良好行为工作,我们将为您带来“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攻略”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标准体系表可以按照“从零散到系统”的方法编制形成,也可以按照“从整体到个体”的方法编制形成。
“从零散到系统”的形成过程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表、发挥系统效应的一种常见、有效的标准化方法。
“从零散到系统”的形成过程,就是运用标准系统原理和方法作指导,对现有各种制度、标准、文件等进行归类、梳理、整合、补充,对一个旧的无序的系统进行的改造。
一般来说,需要基于现状设计策划标准体系结构,或直接按DL/T 485—2018《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给出的标准体系结构图,作为体系第一层结构;再把若干标准按照这个结构综合地、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整合、融合,明确哪些标准需要合并整合到哪个具体标准中,哪个标准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或标准需要废止,并使相关的标准相互配合。以此构造、实施一个新的系统,使其达到一种更合理、更科学、更完善的集成,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标准体系表,确定标准明细表。
“从零散到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逐步梳理、整合的过程,逐步向标准系统功能进行靠拢的过程,最终才能形成理想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系统结构。“从零散到系统”可以实现在标准体系中,一个业务事项只在一个标准中进行规定,只需执行一项标准,使企业标准体系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完整系统,发挥更大的系统效应。随着各项标准逐步实施完善,企业逐渐步入不断优化、简化标准体系,持续发挥标准体系整体功能的轨道。
注意
就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标准体系表的形成,都不会是从零做起的,都是在企业已经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的一些急需的或必要的标准、制度、细则、规程、办法等基础上建立标准体系表。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经营管理的正常开展,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会不断根据新的需要不断增加新标准、新制度,或采用不断印发公文的形式规定一些被认为在当前和今后时期紧急的、重要的标准或制度办法,以此不断积累,渐渐沉淀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数量、越来越庞大繁杂、相互交织的文件集合,再定期进行汇总、编印制和印发等,以及在不断扩展提升安全目标和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又会开发出新的管理领域、新的专项管理体系,产生新的标准、制度等,形成局部的小体系。这些实施中的标准和局部的小体系又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如在出现问题之后发现标准、制度、文件之间相互矛盾、交叉、重叠,或尚有规定模糊、管理空白时,再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客观实际的要求,不断地修改、补充、完善。这时企业的标准化现状,只能是大量的、不同种类和不同颗粒事项的制度、办法、标准、规定等的文件集合,如:某发电企业管理标准明细表中有《培训班签到管理制度》,就企业整体管理过程看,是一个极小的管理颗粒,管理标准明细表中也有《设备检修管理规定》,就发电企业整体管理过程看,则是一个巨大的管理颗粒,包含了发电厂所有设备检修的规定。同时还制定有《员工培训管理规定》《给水泵检修管理制度》,分别与《培训班签到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管理规定》既交叉、又重复,这种就事论事、没有层次、不成系统的标准体系,很难发挥整体功能和作用。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不成体系的少数的制度、标准,到足够数量标准的累积叠加过程,不能称之为标准体系。只能是企业标准体系的雏形和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基础,这些标准之间的配套性,相互之间联系的密切性、结合度、协调性、覆盖面等都不够,表现为零散、缺失、标准规定项目的颗粒度差异显著、标准之间交叉重复等,该企业的标准体系只能算作有了一个标准集合,但它还不是一个能够达到按照标准系统原理构成的具有系统效应的企业标准体系集成。
“从整体到个体”是指首先从顶层设计好标准体系结构,按体系结构形成标准体系的建设途径。其形成过程如下:
(1)依据企业方针目标,确立能够支撑和保障公司目标实现的标准化目标。
(2)梳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中所需的全部业务过程,按业务层级编制企业业务项目清单,理顺业务流程。
(3)按照DL/T 485—2018《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和标准系统原理,在业务项目清单适当的业务层级上,按照功能和结构的制约关系,总体规划、设计标准体系结构框架,编制标准体系结构图。
(4)明确业务项目清单中的技术事项、管理事项,确定好实现标准化目标所需要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全套的企业标准项目和数量,按照业务类别层次直接形成企业标准明细表。
(5)根据总体设计,收集相应业务已有的企业标准、制度、规范、细则等,经梳理,组织编制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内容对接落实到岗位,直接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功能的标准体系。
注意
不同企业实施的做法各有不同,有的企业不仅建立标准体系的目标明确,而且对标准体系建设的规划客观实际,尤其能踏踏实实地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不仅制定好每一个标准,更重视做好标准之间的协调和优化工作,从而建立起具有较好功能的标准体系。
但也有不少企业在建体系的目标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或是在为了完成建体系任务而建体系的动机支配下,认为体系越大越好、越全越好,急于求成,用“大会战”的方式图快、图省事编制标准,所定标准基本上是现有管理制度标准的改头换面,未经梳理、整合、优化便形成标准发布。更有的企业照搬、拷贝同类企业的全套标准体系表和标准内容,直接将其改头换面和稍作修改后就予以发布,日常工作依然按照以往文件、标准、制度的要求或印象、个人经验或惯例进行决策和工作,因此丝毫不见标准体系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汪毅:电力储能标准化现状分析
2020-06-21
- 9项电力相关国家标准即将于201
2019-05-19
- 《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
2019-04-09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物资供
2019-02-24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批准发布10项
2019-02-24
- · 国家能源局批准《光伏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204项行业标准
- ·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代替DL/T 783—2001)》DL/T 783—2018解读
- · 国家电网企管〔2019〕63 号文正式发布了8项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标准
- · 《 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DL/T 1753—2017解读
- · 2018年世界标准日祝词——中电联副秘书长、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许松林
- · 《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检修导则 第1部分:总则》DL/T 1766.1—2017解读
- · 《电力生产统计技术导则》《电力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2项电力行业标准开始征求意见
- · 电网建设2018上半年发布实施的标准规范清单
- · 《发电厂封闭母线运行与维护导则》DL/T 1769—2017解读
- · 《火力发电厂化学调试导则》DL/T 1076—2017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