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代替DL/T 475—2006)》DL/T 475—2017解读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 475—2017(书号:155198·500,定价:15.00)规定了接地装置特性参数和土壤电阻率测试的一般原则、内容、方法、判据和周期;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换流站和直流接地极、风力发电系统的升压站和风力发电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电气化铁路牵引站、输电线路杆塔等接地装置的交接验收试验,已运行接地装置的状况评估和预防性(例行)试验,与防雷有关的接地装置试验。通信设施、建筑物等其他接地装置的特性参数测试可参照执行。
DL/T 475—2006发布实施以来对国内接地装置测试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对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巨大作用。但近十年来,随着电力系统和电力测试技术的发展,DL/T 475—2006显现出明显不足,比如没有涵盖直流和风光储等新能源系统,实践中有些概念和规定易于造成混乱和矛盾,测试结果的有效性需要加以判断和规定,测试仪器的要求应该更加明确,以及很多成熟的新技术和新经验急需补充。因此需根据当今接地测试技术发展的观念和趋势,结合现有的实测经验对DL /T 475—2006予以修订,以有效地指导电力行业接地测试工作。
1 范围
增加了直流输电系统,风电等新能源以及电气化铁路牵引站的有关接地测试,使DL/T 475内容更完整,指导实际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了如下新规程:
DL/T 741—2010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GB/T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DL/T 253—2012 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地电位分布、跨步电压和分流的测量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6 分流测试是本次修订增加的重要测试项目,06版讨论时由于尚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手段,所以关于分流淡化处理。近几年则地网分流的向量测试技术成熟且在国内很多单位包括不少电科院,拥有了很多成功的使用经验,经讨论在本次修订中补充进来,这项测试对于把握接地阻抗真实值有重要意义。
虽然在设计规程(DL/T 621)中有转移电位这个概念,但实际中很少测,也不容易规范测试方法,所以取消。
3.8 将接地阻抗细分实部和虚部的呼声和做法由来已久,借此明确一下,对降阻整改等工作有指导意义。冲击接地阻抗目前尚没有可信的测试手段,本导则也没有这个测试项目,所以不再提这个概念。
3.9 根据经典定义修订。
3.10 提出了单位场区地表电位梯度概念,后文将阐述意义。
3.15~3.17 涉及直流输电系统与本导则相关的几个概念。
3.16删除了杆塔接地电阻测试中的钳表法的说法,后面详述。
4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的基本要求
4.4 对原导则相关内容调整了一下位置,保留这部分内容意在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贯彻科学合理理念,提供处理实际问题的指导原则。
4.4 对原导则相关内容调整了一下位置,保留这部分内容意在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贯彻科学合理理念,提供处理实际问题的指导原则。
6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试
6.1.1 经讨论,目前主流技术和设备是异频电流法,引导的方向是小电流,主要因为安全、简便,但特殊情况下,比如三峡,干扰确实强烈,导则上也给出依据。
6.1.4 说明更周全准确,有理论依据,为的是更好模拟,即更苛刻的条件模拟。
6.2 接地阻抗的测试
6.2.1.1 电流线和电位线的夹角大一些,利于较快找到电位降曲线的平滑点,但受制于现场放线路径,太小则受互感影响。
6.2.1.2 直线法和30°夹角法都属于补偿法的一种,远离夹角法和反向法都属远离法一种,但本导则重点不在于讨论理论方法,只在于对有效的测试方法做出规范。反向法在实践中应用不少,效果较好,本次修订予以补充进来。
6.2.1.3 接地阻抗仪实际上是电流-电压表三极法的简易组合式,但应用极广,型号多样,故在此说明。
6.2.1.4实际经验证明,倒相增量法对于某些接地装置,如电气化铁路牵引站这样大入地工作电流接地装置的测试比较成功。
6.2.2 分流测试一定是向量测试,即要测试每个测试点的分流幅值及与基准值(入地测试电流)之间的向量角度,最后进行向量相加,得出总的分流。以前接地测试中利用罗氏线圈也能测试分流的幅值,进行简单的算术相加,经常遇到分流值大于测试电流这样的不合逻辑的事情,在没有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流测试的情况下,本导则在2006版中刻意淡化了分流的影响,测试项目中未做规定。近几年由于分流向量测试技术的成熟运用,重新规定了这项测试。目前的技术是有一个信号搜集设备,实时搜集入地测试电流的相位与分流相位比较,凡没有这样的设备或者不能很好解释其测试原理的,都是假冒或无效的分流测试。
6.3 这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强调了单位场区地表电位梯度的概念,与跨歩电位差彻底区分开,安全判据上就能根据自身的意义、经验自行规定,从而与GB 50065没有矛盾,实际中避免了混淆和混乱
6.4 根据现场经验,细化了测试方法。
6.5~6.7
本导则增加的重要内容,因为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下接地测试在一种茫然的状况下进行,即测试者往往不能确定数据是否有效、仪器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尤其在现场干扰较大时,或者是很重要的接地网试验,事先准备的工作量又较大,很受瞩目,出现这样的情况各方都难以接受。所以6.5规定了数据有效性判断的原则;6.6对仪器设备的要求更加细化,使得使用者能分辨仪器设备的优劣;6.7推荐了试验的经验步骤,具体做法在附录中给予了介绍。
7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测试
7.1
a) 三极法是经典适用方法,仍作为基准的方法。
b)规定测试电流要大于一定数值,因为发现杆塔接地电阻测试中有时结果不准,主要源于仪器厂家只追求仪器轻便而使得测试电流偏小,在各种干扰下造成误差。
c)从理论上说,采用交流类工频无疑是最合理的,但现实中也有大量的高频(几百赫兹)和方波测试电流原理的仪器在使用,多数情况下结果都可以接受,完全抛弃也有失公平。现在有不少仪器有分辨感性和阻性分量的功能。本条款意在在语气上和缓,理论上引导方向。
7.2 与原导则相比,直线法或夹角法,规定更加细化。
7.3 取消“钳表法”的提法,因为“钳表法”主要优点是免放线,这点极受测试人员的欢迎,但其主要原理则是利用远方多级杆塔接地形成的回路,而钳表只是加测试电流的方式。实际中“钳表法”的仪器误差非常大,很多单位不得不弃用,原因可能恰恰在于钳表依靠线圈感应加测试电流这种方式。本次修订条件的方式、免放线的原理系统,定义为“回路阻抗法”,加测试电流的方式采用在试验回路中串进电源,电流幅值也有要求,试验结果更可靠。
7.3.1 与原导则对于钳表法的限制条件相同
7.3.2 测试经验,为使两个适用条件在测试方法上有个可执行的判断条件。
8 直流接地极有关参数测试
换流站与变电站类似,在第9章里专门说明。直流输电系统比较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直流接地极本身是新事物,主要内容参照DL/T 437—2012《 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和DL/T 253—2012 《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地电位分布、跨步电压和分流的测量方法》相关内容。新增加的测试项目,必须要给出测试结果的判断标准,没有找到相关标准依据,经讨论采用以上说法,留待实际经验丰富后进一步规范。
9 不同接地装置间的参照原则
不同接地装置测试的项目、原则有很多类似参照,分别说则会重复,因此明确之间参照的关系是必要的。
10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
单极法很少应用了,故取消。增加了10.1.4的交变直流法,在实践中效果不错。
附录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C,原来的附录A,目的在于给出实际经验做参考,另外就是强调对测试设备和测试结果要有确定性,不能糊里糊涂,得过且过。附录C对接地测试的仪器设备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标准的自检方法,供试验人员作为仪器验收和现场检验的手段。都是实际的经验、范例供参考,故列为资料性附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的基本要求
5 接地装置的电气完整性测试
6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试
7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测试
8 直流接地极有关参数的测试
9 不同接地装置间的参照原则
10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大型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测试典型实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大型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现场测试步骤及注意事项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大型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测试数据有效性的判断方法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汪毅:电力储能标准化现状分析
2020-06-21
- 9项电力相关国家标准即将于201
2019-05-19
- 《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
2019-04-09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物资供
2019-02-24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批准发布10项
2019-02-24
- · 国家能源局批准《光伏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204项行业标准
- ·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代替DL/T 783—2001)》DL/T 783—2018解读
- · 国家电网企管〔2019〕63 号文正式发布了8项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标准
- · 《 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DL/T 1753—2017解读
- · 2018年世界标准日祝词——中电联副秘书长、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许松林
- · 《电力生产统计技术导则》《电力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2项电力行业标准开始征求意见
- · 《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检修导则 第1部分:总则》DL/T 1766.1—2017解读
- · 电网建设2018上半年发布实施的标准规范清单
- · 《发电厂封闭母线运行与维护导则》DL/T 1769—2017解读
- · 《火力发电厂化学调试导则》DL/T 1076—2017解读